脑卒中偏瘫患者除运动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肢体疼痛,该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与痛苦。笔者近年来采用腕踝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由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年龄42-72岁;病程20d-2年。 方法:辨明疼痛部位所在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上肢疼痛者取患肢腕周上2-3寸相应区;下肢疼痛者取患肢踝周上2-3寸相应处。操作采用30号或32号1.5寸毫针,在相应点进针后沿皮下浅刺,针尖指向病所,针刺过程中应避开血管及凹陷处,同时患者不应有酸、麻、胀、痛感觉,否则应调针。留针60min。 44例患者中,痊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 中医认为偏瘫为本虚标实之证,但不论虚实最后都将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腕踝针穴所在区为十二皮部所在,而“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相应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区域”。根据“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腕踝针可振奋皮部及络脉之经气,推动气血的运行,其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功效尤强。且腕踝针穴所在部位均位于人体腕踝处,为原络穴或其他五腧穴分布所在,他们都是对人体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穴。故对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影响和调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西医认为脑血管病的感觉过敏、软组织损伤、肩关节半脱位均可造成血循环障碍,体内代谢物质堆积,水肿、缺血、炎性渗出的恶性循环。致使组织细胞变性、坏死,释放致痛物质,兴奋和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腕踝针治疗该病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以及生物体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效应,缓解病灶部位的痉挛,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镇痛效果。特别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针沿皮下刺入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呈线状,比垂直刺入的点范围大”。且越近肢端“神经纤维由神经干转为神经末梢越多,无髓鞘神经纤维也变得越多,对刺激的反应也就越灵敏”。因而腕踝针激起身体对应部位的反应比体针要快的多,我们观察到临床上多数患者针刺入皮下后,疼痛感觉立即消失,虽在拔针后不久又有疼痛,但这种即刻效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叠加,经过治疗数次后疼痛基本缓解。但对合并肩周炎,病程缠绵由于粘连造成的疼痛腕踝针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远期疗效差,应配合其他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