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5|回复: 1

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180

回帖

328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81
发表于 2014-9-12 2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急性腰扭伤时应用腕踝针治疗,常可快速镇痛。其作用机理为:腕踝针下4、5、6 区(含1区)与腰部经气相通;此刺激区.(点)即为足太阳经和督脉穴位的泛化;在应用腕踝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动、被动活动可促进损伤移位之肌肉、韧带的恢复;治疗本病是机体在接受针刺刺激后,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复杂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的神经系统及化学递质都发生了改变。关键词:腕踝针;急性腰扭伤;镇痛;机理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的腰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属于中医“筋伤”范畴。多因起居不慎、闪挫撞击等,致腰部经络筋脉受损,瘀血阻滞,引起腰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可转为慢性,常因劳累或气候突变诱发或加重,缠绵难愈。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均可获效,其中针灸疗法中的腕踝针以其见效快、病程短、疗效高而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认可。温木生总结10年来用腕踝针治疗的45个病种4000余病例中,平均有效率达89.3 % ,其中以疼痛性疾病效果最好;沈蓉蓉应用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有效率96.7% ,治愈率88.3 % ;宋旭明应用腕踝针治疗该病,病程在半小时至1天者1次治愈率100%。由此表明,腕踩针治疗本病是日前各疗法中最优之法,然而对其治疗机理进行探究者较少,笔者对此略述己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 下4、5、6刺激区(点)与腰部经气相通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针刺以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经络学说尤其是十一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十一皮部居人体最外层,是十一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急性腰扭伤所伤之处为腰部,与腕踝针下4、5、6区相对应,而下4、5、6刺激区(点)分别指双踝关节上3寸外侧前、中、后各1/ 3的皮部区域。腰部指后胸部第12肋骨以下的腰椎及其两侧附属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所在的部位,其分布的经脉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其体表皮肤为该经分布之所在,即该经皮部。下4、5、6刺激区(点)分布有足三阳经,其体表为各经相应的皮部,其中,下6区为足太阳经皮部,隶属足太阳经脉,而腰部为该经经脉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急性腰扭伤时针刺下6区可疏通瘀阻之气血。下4区为足阳明经皮部,该经经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足)太阳之脉”(《灵枢·经脉》,此“旁纳”即交会之意;又足阳明经筋“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灵枢·经筋》。下5区为足少阳经皮部,足少阳经“下须,合缺盆”(《灵枢·经脉》,其经筋“支者结于目外眦"(《灵枢·经筋》,而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其经筋“上出缺盆”,“支者为目上纲”。可见,足阳明经(经筋)、足少阳经(经筋)均与足太阳经及其经筋相通。因此,前二者之皮部必与足太阳经脉所布的区域相通。故刺激足三阳经踝部皮部,即腕踝针下4、5、6刺激区(点)可有效治疗足太阳经病证—急性腰扭伤。另外,急性腰扭伤损伤在腰部后正中线时,应用腕踝针治疗也常取下1区,下1区为足少阴经皮部,该经“贯脊”而行,而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难经一十八难》),即行于腰部正中,二脉在脊里相通,故取之效佳。2 腕踝针刺激区(点)是传统腧穴的泛化腕踝针的刺激点是根据其分区而定,就急性腰扭伤而言,所对应的下4、5、6区各区内均有多个刺激点。其中一部分刺激点与传统腧穴相对应,如下5区与足太阳膀胱经之悬钟穴相同,而4、6区刺激点则不属于传统腧穴,但均与相应经脉、皮部关系密切。因此可将每个区内的刺激点看作是隶属于该条经脉的特定腧穴,与今之“以经定点,以点带经”,“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论相同。需强调的是,这些刺激点是分布于该经脉上的穴位,但有别于传统腧穴(十二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它们均为一个固定的刺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这些踝部刺激点称为“踝部腧穴”,即内外踝上3寸一圈处6个区的任意穴,它们均是传统腧穴功能的体现,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可在伤之同侧或双侧相应的下4、5、6区各区内取一穴或多穴。因此,“踝部腧穴”可看作是传统腧穴的泛化与发展。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3纠正损伤肌肉、韧带之移位
急性腰扭伤是因外力或自身用力不当而引起的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损伤时,肌肉、韧带除撕裂外,多有不同程度的移位,严重时可出现断裂或附着点的撕脱,临床卞要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腕踝针治疗时均要求患者配合屈仲、侧弯和旋转等腰部活动,此活动可使损伤移位的肌肉、韧带重新复位;同时可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有资料表明,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对针刺比痛作用有重要影响,在急性腰扭伤时配合腰部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活动。因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4神经信号传导的干扰作用
形态学研究证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一个以脑干结构为中心的调制痛觉的神经网络系统(包括许多中枢结构及其递质)。急性腰扭伤后,痛觉信息沿周围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然后由新、旧脊髓丘脑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如脊髓、脑干、丘脑等),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整合作用,引起局部疼痛的感觉。腕踝针针刺深度仅在皮下,而此皮下富含神经末梢、化学及牵张感受器、血管和淋巴管等,针刺这一区域后,刺激信号沿脊神经及脑神经进入中枢,可激活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中的许多中枢结构(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其递质,在中枢系统的不同水平与伤害性传入信息相互作用,抑制后者的异常兴奋和传递,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5针刺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研究认为,腕踝针镇痛即刻效应的取得归功于神经调节,而持久效应的取得不能排除体液因素的参与。针刺传入信息可激活许多内源性阿片肽,如脑啡肽、强啡肽等,从而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同时也可促进许多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合成与释放,多种递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研究表明,电针大白鼠有关穴位可提高痛閾,同时皮层内乙酸胆碱含量也有所增加;而针刺它穴则使血中的脑内吗啡样物质增加,但组织胺并不升高。针刺下4、5、6区(含1区)治疗本病可能与此机理相同或相近。
综上所述,腕踝针下4、5、6区(含1区 )与腰部经气相通;此刺激区(点)即为足太阳经和督脉穴位的泛化;在应用腕踝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动、被动活动可促进损伤移位之肌肉、韧带的恢复;治疗本病是机体在接受针刺刺激后,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复杂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的神经系统及化学递质都发生了改变。但体内乙酸胆碱、5一羟色胺等与疼痛和镇痛有关的物质含量如何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9:01 , Processed in 0.18648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