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6|回复: 1

情绪养生

[复制链接]

925

主题

95

回帖

310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15-1-1 1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谈到养生,我们总会想到“吃什么、喝什么”。但是对于某些脏腑来说,光考虑吃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情绪的波动对心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想要养心,首先就得“管好”自己的情绪。
心主神明,情绪波动过大可伤心

《灵兰秘典论》开篇,黄帝问岐伯:“愿问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意思是说,人体十二脏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别呢?岐伯对他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思是说,心是脏腑的君主,是产生聪明才智的地方。
我们说一个人聪明时,会说他“心很巧”、“心眼多”,说一个人笨时,会说他“缺心眼”、“心被蒙了油脂”。可见,心与人的思想关系是很密切的。
人体器官中,肾有两个,坏了还可以换。肺有两叶,切除一叶也死不了。肝也有两叶,肠子一大堆,切掉一部分人也能照常活。但心就不一样了,不仅独一无二,也特别娇贵,从来没听说过谁的心被人给摘除了,除非他不想活了。
中医认为,心在人体中起到君主的作用。群龙不可以无首,所以人的心不能摘除;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心只能有一颗。这是君主地位的一种体现。君主明,“天下则大昌”,“君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这就相当于你遇上一个昏君,成天提心吊胆的害怕哪一天没命了,以致惶惶不可终日,不能安心工作。若每个官员都这样,天下怕是完了。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心生了病,“形则大伤”,你就很危险了。所以,历代的养生家都把养心放在首要地位。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主张从自然中借助力量,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人合一”。心五行属火,与夏气相通,所以夏天养心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提到养生,人们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吃什么、喝什么”。其实除了吃喝外我们还可以做点其他的什么,比如养心,只靠吃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中医有七情致病的说法,所谓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这些情志过于强烈,与之相对应的气血就会逆乱,从而导致疾病。为什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各种疾病却层出不穷呢?就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伤心烦闷的时候也比较多。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病了吃药倒是治好了,可过了不多久又发作了,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精神状态没有调节过来。
中医认为,“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也就是说,如果心出了毛病,七情就会受伤,并进而影响到人体。反过来一样,情绪的波动也会影响到心神。我们知道一些心脏病者是最忌讳的情绪波动的,有些人一激动或许就过去了。所以说想要养心,先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何控制情绪呢?就是不过悲,不过喜。能做到“心如止水”最好。
七情中,心最怕的是喜。有那么句话,叫乐极生悲。《说岳全传》第七十九回中讲道,兀术被牛皋骑在胯下,气得大叫一声,吐血而亡。而牛皋则哈哈大笑,结果一口气没有上来,结果死在了金兀术的身上。这就是“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
一般认为喜是一种好的情绪,为什么还会伤心呢?您要注意一个字——过。喜对人体而言是好的,但是“过喜”那就说不准了。物极必反,情绪也是如此。“喜则气缓”,你如果太高兴,这个气就会散开了,这时人就会有危险。轻点的会产生心悸、失眠等症,重的甚至发疯或死亡。正所谓“乐极生悲”,真是一点不假啊!
一呼一吸,静心有理
有句话叫“心大福大”,儒家则认为“仁者寿”。把道德与健康联系起来,有些人可能觉得有些夸大其辞,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一般而言,心大及有德之人在生活中往往能做到心态平和,这样五脏之气就会调顺。西方医学界对此就有过调查,他们发现长寿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乐善好施。不是有那么句话,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吗,你帮助了某人,内心就会欢悦,气血就会畅达,这对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在这一点上,西医与中医是不谋而合的。
古往今来,医、道、佛三家都十分注重精神的调养,也就是“养心神”。养心神的关键就在于排除杂念,减少外界事物对内心的影响。古人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凡事多看得开一些,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看淡得失,才能使自己的情绪不被左右。
但是必竟我们不是圣人,总会有被外界事物困扰而烦心的时候。如何才能消除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呢?关键就是静心。心静则气顺,气顺则身健。想要使心静下来,可以借鉴一下“静坐”。
我们知道,不论佛家都是道家,都十分重视静坐,就是因为静坐可以使人心绪宁静。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静坐就能使人心绪宁静呢?其实静坐的奥妙关键就在于它的调息上。中医有“心息相依”的说法,即以心调息,以息摄心。这也是静坐的精华所在。关于静坐我们讲得已经够多了,静坐不在于形式,关键在于心静。但对于刚开始练习的人来说,想要做到心静很难。这时你可以试着数自己的呼吸。怎么数呢?一呼一吸,这就叫一息。十息或者百息为一个单位。这样慢慢数着,你的杂念就会慢慢消除,心也会渐渐静下来了。
大文学家苏东坡就十分推崇这种养生术。他认为人做静功时一定要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掉。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坐着还是躺着,只要保持身体不动就算“合格”了。然后两眼看自己的鼻尖,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数到几百次后,心中就会空寂如山石,这时身心就都静下来了。当无力再数下去时,就放任身体自己呼吸,这个过程叫“随”。呼气时心也随着出去了。吸气时心也随着进来了。功夫练到这种境界,想不静下心来都难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外力”,想用“内力”,还得借助自己的修为。著名医学石天基就曾作过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凡事看淡些,要怀有一种“闲看花开花落”的心态,看淡世间的烦扰。这才是养心的真正秘诀,你记住了吗?





0

主题

169

回帖

55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5
QQ
发表于 2015-1-1 16: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老师分享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德”深有体会!看看有牛皮癣的都是什么心智类型的就知道了(当然遗传因素除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04:14 , Processed in 0.40205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