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0|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痛症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1-5 17: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5 17:05 编辑

    疼痛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好发青壮年老年患者,病种多如头痛、偏头痛、肩周炎、腰痛、腿痛、颈项痛、带状疱疹、胁间神经痛、胃脘痛、受凉扭伤等等引起的疼痛性疾病。笔者近二年应用浮针、梅花针、毫针埋针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患者年龄最大80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 d。44例头痛患者病程在半年以内者22例,半年以上至5年者19例, 5年以上至20年者3例。56例肩背痛患者病程半年以内35例,半年以上至5年者21例。44例头痛患者经脑血流图、脑电图及头颅CT等方法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参照《实用内科学》诊断依据,均具备血管性头痛典型症状。
    治疗方法
      操作特点:按疼痛部位选择病灶周围进针点,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浮针疗法要求避免患者有酸、胀、重、麻、沉等得气感,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持针的手应有松软无阻力的感觉。针尖必须直对病灶,进针部位不能距离病灶太远,否则,效果较差。留针时间一般在60min以上,埋针时间根据病情可留6 h至24 h。
       选择针具:在选择针具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变部位的深浅、治疗的具体位置、病变性质,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用稍长稍粗的浮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梅花针是将所选针具针柄拧成梅花状,病人携带方便,多适用于头部疾患埋针。而其它部位的埋针用毫针针柄,纸胶布固定。
选择体位: 根据病位不同可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伏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确定进针点:多数情况下选择在距痛点6~8 cm上、下、左、右处,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及浅表血管等处,以免针刺时出血;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地差。
       针刺方法:医者手指消毒后,右手持针,主要是以拇指、食指、挟持针柄,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35°角左右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mm~35mm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及达深度,作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留针1 h针刺效果较好,必要时留针3 h到12 h,也就是梅花针埋针。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疼痛及伴随病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者;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者;无效:疼痛及伴随症状无减轻。
       经过治疗,其中偏头痛44例中1次治愈3例, 5次治愈25例, 5次以上至20次16例。肩背腰腿痛56例,治疗5次者15例,治疗10次者38例,治疗20次者3例。疗程最长20次,最短1次。100例中痊愈68例,其中头痛38例,肩背痛30例;显效30例,头痛占6例,肩背痛24例;无效2例为肩痛患者,总有效率98%。
       典型病例:张某,女, 35岁。自诉左侧偏头痛4年,近半年疼痛频繁,每次发病与劳累过度、情绪不佳或感冒等因素有关。本次头痛发病由生气引发,左侧颞部剧痛尤为明显,伴有搏动感,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失眠,经脑血流图、脑电图及头颅CT等方法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并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来针灸科治疗。颞部为中心浮针三针, 1 h后疼痛减轻,为增加疗效将针柄拧成梅花状病人携带方便,浮针二枚嘱留针12 h。连续治疗3次疼痛完全消失,又巩固治疗2次, 1年后随访未复发。
       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上到头痛下到腰腿痛。有些病人因疼痛而直接影响到饮食起居,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很难达到根治,因此选择一种好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难得的,浮针就是一种治疗疼痛性疾病比较好的方法。首先病人很容易接受,因为沿皮下刺入加之进针手法快,所以没有疼痛感。加之不受取穴准确、针感等传统医学的约束,特别是刚从事针灸专业时间不长的医生,也非常容易掌握。如果按传统医学治疗疼痛效果不佳的时候,考虑用浮针,也是增加了一种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方法,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浮针疗法是依据皮部理论近治原理以痛为输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它对于临床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作用,比如拔火罐、推拿就是皮部理论的临床应用。浮针属于近治原理,即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如鼻病联迎香;口歪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灵枢厥病》载:“头痛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百病赋》说:“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以痛为输也就是阿是穴,《内经》就有“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比如《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7: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针疗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加之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所以适应于常常因夜间疼痛发作而又没有特别好的治疗途径的患者。此外,因为浮针是沿皮下直刺,不同于传统针刺,所以断针、弯针、滞针、晕针现象很少发生,也就无毒副作用。取针时也可让病人家属,用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按压2~3min即可。但需注意留针时间,若气候炎热、易出汗、胶布过敏、皮肤瘙痒,时间不宜过长;留针过程中要嘱咐病人控制运动量不要出汗。对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对传染病、恶性瘤或高烧有急性炎症的患者,也不宜采用浮针疗法,有糖尿病史患者当慎防针孔感染。
      总之浮针疗法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操作简单,特别是埋针能明显提高疗效,它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11:21 , Processed in 0.16743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