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5 17:08 编辑
周围型面瘫以患者起病突然,患侧面肌运动障碍,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说话漏风,流涎为特征。中医认为多应患者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侵入人体经络、经筋而发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针药配合,操作简单,简便经济,取穴少,见效快,且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治愈率高,笔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内服,配合腕踝针治疗周围型面瘫取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就诊的面瘫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34岁;病程最长3个月余,最短1周。45例均符合《针灸治疗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及证候分类,临床均为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中药组方:麻黄l0g,炮附片l0g,细辛6g,黄芪30g ,当归15g薏仁30g,炒白术15g,代储石15g,炙甘草l0g.。辩证加减:风胜者加防风l0g羌活l0g僵蚕l0g脾衣l0g;寒胜者去黄芪,当归加桂枝l0g,羌活l 0g;湿胜者加苍术l0g,泽泻10g;病程久者加全虫6g,蜈蚣2条,白炒芍30g,石决明30g。地龙l0g。 腕踝针:选患侧腕踝针上1区和上4区,若面颊疼加上2区。健侧上1区。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角,针尖朝上近心端;快速进针,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推进,不提插,捻转,以针下无沉紧感,病人无酸、麻、胀、重感为宜。隔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内科手册》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面部所有区域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面肌挛缩、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显效:面部区域运动及感觉功能基本正常,无面肌痉挛,有轻微的面肌挛缩或联带运动或板滞感。有效:原有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连续治疗2一3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45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 周围型面瘫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笔者在临证观察发现此症病因,一是患者素体阳虚,外感寒邪,致使手足阳明经络,邪气壅塞,精气郁滞,二是过度劳逸,思虑,致使人体气血过度耗损,阳气虚损不能抵御风寒侵袭,外邪侵袭面部络脉导致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中麻黄辛温解表,是治疗表寒的主药,配辛热的附子以振奋机体的阳气,助阳解表,细辛辛温郡助麻黄散在表之寒汉助附子温散经络瘀滞之里寒,开通表里内外遂窍,麻附得细辛能使表里之寒尽去,阳气振奋而其病若失。原方虽然组方简单但药简效宏,甚合周围型面瘫的中医病机;笔者根据中医药证相应,有其证便用其药的原则,在原方基础上做以下调整取效更好。患者若面部出现虫行、抽搐等风象偏盛者加防风、僵蚕、蝉衣等温阳祛风;若面色萎黄,神倦怕冷阳虚合并血虚者加当归、黄芪、桂枝、羌活等大补气血温阳通络;若倦怠、头昏面部肌肉僵硬等脾虚湿盛者加苍术、泽泻健脾燥湿,祛湿通络;发病时间长,病邪入络面部肌肉恢复较慢者加全虫、娱蛤、地龙、石决明等重用虫类药,祛络脉内的除沉寒久邪提高治疗效果。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后,全方助阳解表祛风通络,不但能针对病因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还可改善血脉瘀阻,纠正口眼歪斜,缩短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