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3|回复: 1

电针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复制链接]

488

主题

67

回帖

153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31
发表于 2014-9-12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电针法、电针合腕踝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20次)。结果 电针合腕踝针组的治愈率(55.0%)明显高于电针组(32.5%)。结论 腕踝针能显著提高治愈率;电针合腕踝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腕踝针;电针;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2005年至2007年,笔者收治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合腕踝针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自针灸科门诊病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腰痛,伴或不伴下肢痛,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CT或者MRI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电针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平均(46.5 ±11.6)岁;病程10天~20年;单椎间盘突出24例,多椎间盘突出16例,腰骶部疼痛8例,伴单侧下肢疼痛19例,伴双下肢疼痛7例,单纯下肢疼痛6例。电针合腕踩针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44.8 ±10.9)岁;病程7天~25年;单椎间盘突出26例,多椎间盘突出14例,腰骶部疼痛9例,伴单侧下肢疼痛21例,伴双下肢疼痛6例,单纯下肢疼痛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⑤腰椎CT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2 ~70岁;③愿意接受针灸治疗者;④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或停止其他方法治疗者。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者;②髓核突出严重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③腰椎结核及肿瘤者;④椎管狭窄者;⑤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⑥正在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2治疗方法2.1电针组主穴:腰椎病变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的双侧夹脊穴,患侧秩边、环跳。配穴:下肢后侧痛取殷门、委中、承山;下肢外侧痛取风市、阳陵泉、悬钟;下肢前侧痛取伏兔、足三里、下巨虚。 方法:夹脊穴用0.30 mmX75mm毫针垂直缓慢刺入,进针深度约为50~60 mm,其余主穴用0.30 mm×100 mm毫针直刺,进针深度约为70~80mm。针刺主穴以针感下传下肢为佳。配穴用0.30 mm×50 mm毫针直刺。进针深度约为30~40 mm。各针刺入后作提插捻转数次,令针下有酸麻重胀等得气感。接G- 6805电针仪,夹脊穴1~2组,秩边、环跳1组,配穴1~2组,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起针后分别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等痛处拔火罐若干,留罐10 min 。2.2电针合腕踝针组 按电针组方法治疗的同时再配合腕踝针治疗,取腕踝针下4、下5、下6穴。用0.30 mm X50 mm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快速刺透表皮,沿纵行直线向上浅表缓慢刺入,针体贴近皮肤表面,进针长度约40 mm,以针下松软,无酸麻重胀或疼痛感为佳。进针处用消毒干棉球加胶布固定,留针5 ~6 h,嘱患者在家中自行取针。如有出血,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片刻即可。 2组患者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体息3~7d.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2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X100%,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例数X100%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腰4/腰5、腰5/骶1较为多见,临床上也有腰3/腰4或多个椎间盘同时突出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或者腰骶部疼痛,可伴有患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者下肢感觉障碍,活动受限。严重者可见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腰椎CT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是由于椎间盘组织在退变、老化等内因基础上,再遇扭伤、劳损、受寒等外因,使纤维环破裂、松驰,髓核突出于椎管或者神经根管,髓核液可释放出含糖蛋白、B一蛋白、缓激肽、5一羟色胺、前列腺素E、白三烯、磷脂酶A2等,造成自身免疫性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和P物质等致炎物质释放;并可导致神经根的血供障碍和局部生物化学环境的改变,引发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水肿。其引起腰腿痛的机制,目前有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等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时引起的神经根炎症是疼痛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产物的吸收,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黏连,才能达到痛止症消的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痹证”、“腰痛”、“腰腿痛”等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气也。”“痹者,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说明本病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或者劳损、外伤等引起气滞血瘀,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位在位置较深的脊椎,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而腰背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体型肥胖、高大的人,深刺夹脊、秩边、环跳等穴,可使针感直达病所。针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出物,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根据下腰段脊神经与椎间盘位置的特殊关系,取用相应华佗夹脊穴深刺,通过一定的手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的神经根,减轻或者消除病变局部的炎症刺激,松解组织黏连,纠正脊柱内外平衡以及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起到镇痛的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下肢后侧、外侧、前侧的疼痛,分别选取膀胱经的殷门、委中、承山,少阳经的风市、阳陵泉、悬钟,以及阳明经的伏兔、足三里、下巨虚等穴。其中有专治腰背痛的委中穴,有专治筋脉病变的筋会阳陵泉,还有髓会悬钟穴;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胃经下合穴足三里等。诸穴合用,共奏调节经络气血、活血散瘀、补虚泻实、强筋壮骨、“通则不痛”之功。另外,针刺还可以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如5一羟色胺、组织胺等的浓度降低,提高痛閾,并可兴奋内在的抗痛系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拔火罐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通过拔火罐产生的负压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镇痛的作用,从而标本兼治。电针能加强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加上脉冲电后,肌肉收缩,对治疗部位有一定的按摩作用,能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液的回流,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可以缓解。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腕踝针是从皮部理论发展而来。《素问·皮部论》云:“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又云:“皮者,脉之部也。”人体的皮肤是按十二经循行分布的,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腕踝针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属于腕踝针下4、下5、下6穴的主治范围,针刺腕踝针下4、下5、下6穴,可以对腰腿部功能活动起到调整修复作用。腕踝针虽无普遍针刺的酸麻重胀感,但经过较长时间的留针,通过针体对皮部小而持久的刺激,可以弥补普通针刺在医院诊室治疗时间相对有限的不足,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果。周保定等也认为,踝三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另外,腕踝针被带回家中,患者普遍会感到他们不仅在医院接受治疗,在此家中仍在接受治疗,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对医生的信任度大幅提高,有助于症状的缓解,起到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通过本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疗效,电针合腕踝针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其总体有效率高于电针组,但尚未达到明显差异,有待于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观察。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采用手术疗法对脊柱有损伤,而且创伤大,往往不得已而施行,又由于部分患者对手术有畏惧心理,或其他疾病不适合手术治疗,希望借助于非手术疗法来解决腰腿痛问题。中医学的非药物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有很多针灸方法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单纯针刺、电针、温针、水针、腹针、浮针等多种针法,并有推拿、牵引、拔罐、中药雾化等其他治疗方法。将多种方法结合应用,即综合疗法已经被广泛采纳。电针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4 07:25 , Processed in 0.37135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