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最小55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X线腰椎正侧位片,确诊为腰椎骨质增生症,均有腰部疼痛,部分患者有下肢疼痛、麻木。 治疗方法:(1)取穴:主穴腕踝针下1、下5、下6,腰椎及椎旁压痛点,下肢外侧疼痛麻木加委中、阳陵泉。 (2)方法:用0130 mm×40 mm毫针,在踝关节上3寸,沿皮刺针尖朝向腰部病变部位。不要求针感,嘱针刺后病人活动腰部。病人卧床在腰椎及椎旁压痛点处取2~3穴,常规针刺,再用温灸器置于腰部,温灸4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临床缓解:腰痛消失,无明显阳性体征,半年以上未见复发;好转:腰痛症状基本消失,但受累后仍感不适;无效:临床症状稍减或无改变。 经一个疗程的治疗,65例患者中,临床缓解38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8%。 腰椎骨质增生症是老年性组织变性加慢性损伤所致,以腰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为主要症状,X线初期不显示病理变化,逐渐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边缘变锐,骨质疏松,椎体可有唇样变。 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寒凝筋脉、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腕踝针是将人体分为6个区,腰以下病变取踝部的下1、下6。腰椎骨质增生症患病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下1、下6按经脉走行是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所行的区域,针之能疏通此表里经的经气,补肾通阳壮骨,行气止痛。下5为足少阳胆经所行,可缓解下肢外侧痛。在腰椎及椎旁压痛点针刺并施以温灸,起到温阳散寒、行气活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