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医院急诊科头痛患者,年龄 22~83 岁,平均48.74 岁,病程 1 h 至 30 年。39 例患者中偏头痛 18 例,紧张性头痛 8 例,高血压头痛 5 例,脑出血 2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例。中医证型:风痰上扰证 15 例,痰浊证 10 例,肝阳上亢证 4 例,气血亏虚证 2 例,肝气郁结证 3 例,气滞血瘀证 5 例。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取穴:选取头痛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前凹陷中(或太冲穴),偏头痛对侧取穴,其他头痛双侧取穴。针刺:常规皮肤消毒,选用长 40 mm 一次性无菌毫针。 头痛穴,斜刺 15~45 °,进针约 1.5~2.5 寸,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获得针感后立即出针,一般操作在 3 s 内完成。 (2)西医治疗: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西医治疗。 疗效标准:显效:针刺后 30 min 内疼痛消失。有效:针刺 30 min 内疼痛减轻或针刺 30 ~60 min 疼痛明显减轻。无效:针刺60 min 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或加重。 经治疗,39 例患者中显效 18 例,有效 15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84.62%。 有效患者中头痛开始缓解时间(3.70±1.05) min,完全缓解时间(18.00±6.10) min;有效患者中头痛开始缓解时间(7.5±2.30) min,30 min 后疼痛明显减轻。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六淫之邪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良性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使其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 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平衡针灸确有调节神经,解除肌肉痉挛,调和气血,通畅经络等作用。 对于功能性头痛效果显著,而对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疗效差,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头痛的诱发因素未解除, 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单一取穴难以取得满意的即时疗效。由于时间、样本量等的限制,本试验只观察了平衡针灸治疗头痛的即时疗效,对于长期疗效及器质性疾病所致头痛疗效的进一步观察,有待下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