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多。多数患者曾经接受过药物及其他治疗。诊断标准:一侧或双侧大腿外侧或前侧有蚁行感,麻木或疼痛,遇寒加重,局部活动受限。患部皮肤略有枯燥干涩,感觉减退,皮色不变,稍有厚实感。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或侧卧位,找出股外侧或前侧皮肤浅感觉减退或疼痛范围,即是病灶范围。确定踝部进针区,取F4、F5瓦点。进针时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表面成30度,用拇指端轻旋针柄,使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贴近皮肤表面,循直线沿皮下表浅进针。如遇有阻力或出现酸、胀、痛等感觉,是因针刺较深,应将针体退至针尖达皮下重新更表浅地刺人1.4寸。留针30分钟或更长时间。腕踝针刺毕后,在病灶区,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在患处自外向内叩打,力量以针达真皮层,稍有血点为度,而后以姜皮敷贴叩打患处表面,进行隔姜灸20分钟,以发热发红为度,然后再在患处拔罐1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患处症状消失,皮肤感觉正常,活动自如,1年内未见复发;显效:患处疼痛消失,有时稍有麻木感,活动障碍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显著改善者。 经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48例,占80%;显效12例,占20%,总有效率100%。48例痊愈中有38例经治一个疗程而愈,有10例在第2个疗程内痊愈 典型病例:兰xx,男,45岁,主诉:右腿前外侧皮肤麻疼痛,有蚁行感3年多。近日因受寒冷,更加难受,右下肢活动受限。查诊:右大腿前外侧髀关至风市区,大约4cmx7cn、范围内皮肤浅感觉减退,皮色不红,皮下稍有条索感。诊断:右股前外侧皮神经炎。运用上法施治。第2天患者就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下肢活动有所改善,而后连续治疗6次而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