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19 15:34 编辑
火针疗法因其针具较粗,施治时疼痛较著,遗留针孔较大,局部易感染,多人畏之,临床难以推广,但其疗效确切,往往是针到病除。因此对于医患双方来说,毫火针的替代是迫不及待的事。毫火针是将普通毫针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并立即退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疗法的延续与创新。笔者在临床运用中,认为毫火针操作简便,疗效突出,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较好疗法,现介绍如下。 毫火针与火针疗法的比较 对皮肤损伤小 毫火针使用针具为普通毫针,直径为 0.20~0.30 mm 之间,针体细,患者疼痛感轻,且遗留的针孔小,对皮肤损伤甚微,减少了局部感染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而火针针具皆粗,临床所用火针直径最小者为细火针,直径为 0.5 mm,较之毫火针仍显得较粗,不可入颜面,否则将留疤。《针灸大成》:“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正是因为其针粗所造成的,患者疼痛感明显,遗留针孔大,因此用火针治疗面部疾病时毫火针可弥补之。 烧针时间短 有学者试验证实,毫火针的烧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火针。毫火针针具为优质不锈钢材质,将不锈钢毫针的针体烧红需要1~2 s时间。但根据笔者临床试验,将直径为 0.20 mm 毫针在外焰烧红仅需 0.5~0.6 s,便于操作常在火焰中层烧针,一般将针体烧红仅需0.6~0.7 s。而常规火针为钨锰合金,耐高温,烧针时间长。且不锈钢在金属中是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会出现一端加热另一端烫手的情形,因此毫火针具备操作安全、缩短就诊时间,更适宜于临床。 进针可深可浅 毫火针针具为普通毫针,长 10~40 mm,针具选择与针刺毫针相同,针刺深度相当。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选择 25~40 mm 毫针,面、颈部针刺较浅,选择 10~25 mm 毫针。笔者侧重根据病位选针具,病位浅则针具短,针刺浅;病位深则针具长,针刺深,如腰背部皮肤病,仅需 10~25 mm 针具。而火针针具较粗,入穴不可太深,深则伤及筋肉。《针灸大成》: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选穴可多可少 毫火针选穴与火针选穴均以“以痛为腧”的局部选穴法为主。毫火针点刺可稀可疏,可稠可密,病变范围大,选穴多;范围小,选穴少。常规火针疼痛感强,选穴一般宜少。毫火针除着重局部病灶外,还可辨证取穴,取穴数量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而定,可留针可不留针,标本兼治,提高了临床疗效。 避免重复使用 普通毫针多为一次性使用,其针尖锋利,易于进针。而常规火针质量参差不齐,多人重复使用,患者不易接受,且重复燃烧点刺后,针尖圆钝,进针速度变慢,疼痛感增强。 毫火针的使用方法 先将施治部位用 75%乙醇消毒,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具,左手持止血钳夹住 95%乙醇棉球,捏干并点燃,右手持针,以针身烧红至发白为度,迅速垂直刺入穴位,快进快出,可重复多次。 病例介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男,64 岁,2011 年 9 月 15 日初诊。患者 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大腿及双足疼痛、发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未予治疗。2011 年 3 月因天气寒冷,双足背麻木不适,双下肢怕冷,症状加重,于南京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造影示双侧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显影清晰,管壁完整,双侧胫前动脉、腓动脉近段显影,管径呈渐进缩细,至中远段闭塞,双足动脉分支明显稀少。行扩血管、抗凝治疗后双侧膝下血流较前改善。现正值9 月,夏秋交替,患者自觉双侧大腿及双足发冷,就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查体见双大腿部见大小不等紫红色斑,受凉后加重,双大腿及双足皮温偏低。取双侧脾、胃经,治疗以毫火针循经点刺,若出血加拔罐 10 min。隔日治疗 1 次。治疗 10 次后,患者双腿双足明显变暖,耐寒能力提高。考虑患者病程长,继续以毫火针点刺巩固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男,67 岁,2011 年 9 月 22 日初诊。患者自述8 月中旬出现心区连及左侧后背呈束带状疼痛,2 d 后出现疱疹,后于军区总院住院治疗,内服止痛片,外用喷剂治疗 1 个月,疱疹已消,但疼痛仍不减,夜不得寐。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查体见患者心区及左侧后背部见色素沉着,未见疱疹,疼痛明显,范围较大,深按疼痛稍缓解。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以毫火针局部点刺配合拔罐为主。标记患者疼痛最明显处,75%乙醇消毒,毫火针点刺数次,拔罐 10 min,配合 TDP 照射。隔日治疗 1 次,治疗 8 次后患者后背部疼痛消失,唯心前区局限性疼痛。继续毫火针治疗 7 次,现症状全无。随访 1 个月,未复发。 玫瑰糠疹:患者,女,32 岁,2011 年 10 月 8 日初诊。患者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左侧颈部出现红斑,未予重视,后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及四肢,瘙痒明显。自行服用扑尔敏,病情未能控制,仍有新生斑块,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手臂及面颈部可见大片玫瑰色淡红斑,直径 1~3 cm,伴腰部陈旧性斑块,斑块中夹细碎鳞屑,诊断为玫瑰糠疹。首次治疗以大椎、曲池、委中毫火针点刺放血。继续治疗以病损局部毫火针点刺。治疗 3 次,患者斑块渐消,未见新生斑块,瘙痒症状消失。 落枕:患者,女,23 岁,2011 年 6 月 30 日初诊。患者 2 d前晨起脖子僵硬,右侧活动困难,家人给予按摩、抽气罐拔罐治疗后症状稍减轻,但颈部右转仍受限,前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颈部肌肉稍紧,颈部前屈、后仰、左转活动度尚可,右转 45°后肌肉紧张,疼痛明显。嘱患者做颈部右转动作,至右转角度最大时指出疼痛点,标记该点,75%乙醇消毒,毫火针点刺数次,患者即感颈部轻松,右转活动度增加,疼痛消失。 感冒:患者,女,54 岁,2011 年 11 月 5 日初诊。患者 1 d前自觉受凉后鼻塞、咽痛,未服用药物,来针灸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鼻塞,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无恶寒发热,无流鼻涕,无咳嗽。予针灸治疗,患者俯卧位,予督脉、膀胱经走罐,毫火针点刺大椎、肺俞、少商,配合拔罐(大椎、双侧肺俞穴)10 min。治疗 1 次,患者鼻塞、咽痛症状消失,未见感冒加重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