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19 15:53 编辑
人在活动过程中,常会习惯于自己舒服的姿势,如站姿时的双脚前后位,坐姿时的翘脚及倾斜腰部等等。 正常人一天中的站与坐,因地心引力与身体的重量,脊椎骨的承载有一定的负荷,如果使用过度超出负荷,而没有作适当的调整,腰腿部的肌束会因疲劳而痉挛,进而影响整体的平衡,痠痛及各种病变也就会出现。 足三阳、足三阴经筋从脚趾往上沿伸,经过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大腿、髋关节和腹腔。由上可知三个关节被足部的经筋包裹,如果两侧的拉力不对称,可因力学平衡的改变,影响骨盆腔、腹腔、胸腔和头颅骨,造成内压的不平衡。 经筋手疗法是以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为主轴,只要从疼痛局部的反射点,循经筋通道找到不对称的筋结点,用手法加以消除,便可收到较好疗效。 经筋影响腰腿痛的原因 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都被经筋的通道所包裹。只要左右经筋结构不对称就会影响三个关节的力学平衡,进而使两侧髂骨的结构不对称、左右功能不平衡。如何检查是哪些经筋出问题?只需在脚踝处比较足三阴、足三阳经筋的结构对称与否即可。如果脚踝检查有疑惑,也可以往上比较两侧的膝关节与髋关节。 腰椎旋转压到神经,也会导致腰痠、腿麻的症状,以脊椎矫正的观点,只要把旋转的腰椎椎体运用手法顺推归位,让被压迫的神经得到释放即可。但经筋学说则不同,它所探讨的是一个整体的结构,腰椎的椎体为何会旋转?如果不是外力撞击所影响,则是附著在腰椎肌束两边的拉力不对称,久而久之,腰椎即会旋转,但肌束为何会不对称?以经筋来说,髂骨不对称,往上会影响到腰部的肌束,足三阳、足三阴经筋的对称不存在,会使髂骨变形。所以如何把病因根除,就要先消除经筋的不对称。只要两边平衡、对称,旋转的因素不存在,脊椎回归正常的位置,功能就可恢复。 足三阳、足三阴经筋通道检查与诊断要点 足太阳经筋,从足小趾外侧开始往上行走,一支结于外踝骨(注意:此处容易有筋结),上经腓骨外侧,结于膝部;另一支沿脚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分2支,结于膝窝的内1/3与外1/3处,并经大腿后侧,两支渐行合并成一支,结于臀部(注意:两侧骶椎的高低);向上沿脊椎旁侧往上延伸。 足阳明经筋,从脚的第2、3、4指开始,往上经脚背分成2支;一支向外斜行,经腓骨(注意:腓骨头是否前后向移位)、膝外侧、股骨头的大转子处(注意:大转子前、后、左、右及上方是否对称及是否有筋结),再上经腋下转到背部脊椎处;一支直行的向上经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并合并足少阳经筋;直行沿伏兔上行(注意:伏兔的四头肌腱易有筋结),结于大腿前而聚于阴部,再向上入腹部往上延伸。 足少阳经筋,从脚第4趾外侧开始,往上结于外踝骨;分2支,一支向上沿胫骨外侧结于膝外侧(注意:膝外侧上方、股骨的下1/3处易有筋结),另一支由腓骨上行走大腿外侧,在大腿前结于伏兔,后结于骶椎(注意:骶髂关节,骶尾关节易有筋结),直行经腰、侧腹往上延伸。 足太阴经筋,从脚的大拇趾内侧端(注意:大拇趾第2趾节内侧至踝骨内侧的中段易有筋结),上行结于内踝骨后侧(注意:内踝骨后侧,靠近胫骨的转角处易有筋结),再往上结于胫骨内髁(注意:胫骨内侧中段深层转角处易有筋结),并沿大腿内侧,向上结于股骨的前方,再转聚于阴部,而后向上到腹部,结于胁肋,再往上延伸。 足厥阴经筋,从脚的大拇趾与第2趾的中间,向上结于内踝前方(注意:踝骨前方易有筋结);再向上沿著胫骨内侧,结于膝内髁下方(注意:膝内髁下方易有筋结),并沿大腿内侧(注意:大腿内侧足太阴经筋与足少阳经筋中间易有筋结)向上结于阴部,并上沿至腹部,继续往上延伸。 足少阴经筋,从脚最小趾的下边开始,进入足心部后(注意:涌泉穴周围易有筋结),至内踝下方与足太阴经筋会合,而结于足跟内侧(注意:足跟内侧易有筋结),并与足太阳经筋会合。随后向上行走结于胫骨内髁下,与足太阴经筋并行,沿着大腿内侧(注意:偏大腿内侧下方易有筋结)结于阴部。再从脊椎内侧上行至枕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