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2~78岁,50岁以上占90%;疗程3~16个月,多数在6~12个月。其中脑出血47例,脑血栓形成153例,脑梗塞4例。全部均经颅脑CT扫描证实。 治疗方法:腕踝针取上5区(位于腕背中央、桡、尺骨的骨缘之中间腕横纹上2横指处)和下4区(位于胫骨前嵴和腓骨前缘的中间点离内外踝隆起部最高点上3横指处),脑出血病人加上1区(位于小指侧的尺缘和尺侧屈腕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横指处)。用30号2寸不锈钢毫针沿皮下表浅刺针,不必要求出现酸、麻、胀、痛感觉。 头针针刺头部皮质运动区(以头部正中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后1 cm处为上点,眉枕线和发际鬓角前缘交叉处为下点,上下2点连线之区域为皮质运动区)。该区上1/3为下肢、躯干运动区;中1/3为上肢运动区;下1/3为颈面运动区。用32号0.5寸不锈钢毫针。 以上2种针刺均留针4~6 h,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分别记录针刺前后瘫侧上下肢肌力。脑梗塞病人一般在发病后即可针刺,而脑出血患者多在恢复期进行。 本组病例在治疗前下肢肌力0级者89例,Ⅰ~Ⅱ级肌力者115例。参考全国第2次脑血管会议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判,经治疗1个疗程后Ⅰ级肌力4例,Ⅱ级13例,Ⅲ级78例,Ⅳ级以上者109例。总有效率达100%。 采用腕踝针配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有以下优点:①简单方便,针刺点集中,范围小,易于掌握。腕踝针仅在2侧腕踝部6个点进针,只要查明病灶所在区域的编号即可确定进针点。而头针仅限于头部区域,大多针刺皮质运动区。②安全无痛:腕踝针刺在腕踝部皮下,此处无重要器官,不损伤大血管,针刺时又不要求出现酸、麻、胀、痛等反应,易为病人所接受。③留针时间长,一般可放置4~6 h,能达较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针刺期间可活动机体,不受任何体位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