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等先兆症状。发病时以半身不遂、口喎、舌强、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由于该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诸多负担。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急性期(脑血管意外)过后遗留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偏斜等症。中风后遗症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并见,且愈早治疗,疗效愈明显。但一般治疗进程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显著的改善情况。本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电磁波治疗结合体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年;全部已婚。均经头颅CT或MBI证实为脑梗塞病人,无神智昏迷,有偏瘫,且偏瘫侧肌力在Ⅳ级以下。 治疗方法: 治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新病宜泄,久病宜补。 具体步骤:取百会、风池、翳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血海、足三里、昆仑,每次使用6-8穴交替使用。如肝阳化风,头晕心烦加太溪、肾俞、通里、太冲;痰盛气粗加丰隆,语言障碍加廉泉,面瘫加地仓、颊车、下关,流涎加承浆。选用粗细为0.40mm,长短为40mm-75mm毫针,快速进针一定程度后实施补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 取血海穴、足三里、涌泉穴,每次1-2穴,用电磁波治疗仪进行30min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星期后可继续第二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一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经治疗,6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48例(80% ),显著进步6例(10% ),进步3例(5%),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 中风,《内经》所谓“大厥”、“薄厥”、“厥逆”、“偏枯”等。主要病机为“窍门闭匿,经络不通”。中风后经络不通,势必气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而导致阴阳失衡,阴亏于下,阳浮于上之肝阳上亢,及半身偏枯,麻而无力等中风后遗症。半身麻木无力,肝阳不足,故治疗以滋补肝肾,疏肝理气,舒经活络为原则。配穴以风池、太冲、三阴交、复溜为主,临症加减。每次2-3穴,留针20分钟。因风池为风之池,为足少阳,太阳及阳维,阳跷之气,具有熄风清脑及宣畅经气之功。风池配太冲均用泻法,可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会穴,具有补脾生血,兼调肝理气的作用。故用三阴交配复溜均用补法,以滋补肝肾。外关与阳维脉相通,配阳陵泉、环跳、委中、丘墟,可宣通三焦之气,舒经活络。配合谷、足三里,可补益气血。聆风为手、足、少阳经交汇穴,下关为足阳明、少阳经会穴,两穴合用可清宣耳窍,舒经活络,可治颜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表明,针刺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能减少缺血缺氧造成的自由基损害,改善血管舒缩状态,增加血供,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促使受不完全破坏的神经突触恢复。例如,取风池、翁风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 电磁波疗法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使淤滞性扩张的血管收缩,因此,磁场对血管的作用是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活血化疲、调和气血的目的。穴位是人体电磁的最活跃点,对穴位的磁场刺激法可以达到调节经络平衡的作用。针刺配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起到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