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为主的病症。就其病机多为阴血亏虚,筋脉失养,风阳内动;中气不足,血不养筋,气血涩滞,肾虚精亏所致。临床中康复期多采用中药、针灸治疗,效果尚可。近年来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年龄最小36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2年。其中脑溢血20例,脑梗塞38例。所有患者均经CT诊断。有46例经住院治疗后,直接转入我科接受治疗。 治疗方法:用腕踝针。患侧取穴,进针点为上2、上4、上5;下2、下4、下5。进针定位上点在腕部横纹上2横指,下点在踝部内外踝最高点上3横指,均为手指同身寸。用1.5寸毫针平刺(10~15度)进针,进针后不得有痛或其它不适感觉,若不适应进行调针。进针后针柄向上翘起,表明针刺深了些,推针时皮肤起小窝表明太浅。出现这2种情况也应调针。调针完毕后用小胶布固定留在体外的针柄,一般留针3天,5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治疗效果:基本治愈(上、下肢肌力正常,生活基本自理)32例,占55.2%;好转(肢体部分恢复,生活不能自理)26例,占44.8%。 通过临床观察,患者留针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明显,因为留针对肢体的刺激作用延长了,加之病人动静结合,适当的进行肢体锻炼,其疗效明显优于未留针的。根据病情一般留针3天(每星期2次)。 腕踝针的优点是进针点少,易于掌握,无副作用,治疗方便,病人无需脱衣(尤其是冬季治疗时更方便)。进针点在腕踝部,针刺是沿皮下浅刺,只在针尖刺过皮肤时有轻微刺痛感,痛苦甚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