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29 16:29 编辑
全息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自然疗法的一种,它根据全息医学理论,结合中医经络学原理,通过一次性的器具将医用蛋白线埋入机体相应的穴位和区域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新的中医自然疗法。 何谓全息医学?全息医学也就是全息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完美结合,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方面,逐渐总结出全息的规律,也就是在一个物体当中,每个碎片上仍保留着整体物像的全部信息,进人80年代,这种局部反馈整体信息的理论逐渐受到医学家的重视,发现全息论已在传统的中医学中孕育数千年,经过我们医学工作者的挖掘总结,全息医学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当中,已成为中医的一门新分支学科。 何谓穴位埋线疗法?从渊源上说,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的延伸和发展,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当时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经过多年的临床革新,现在从线体到针具都是一次性的,操作时间短,治疗疗程一般一次间隔10至15天,无痛苦,疗效快,无副作用,省时方便,作用持久。 全息穴位埋线疗法自1995年至今主要应用于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对痤疮、黄褐斑、减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全息穴位埋线治疗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炎症性疾患,青年多发,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于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增多,排泄不畅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肺胃蕴热,上蒸颜面或风热外感,或饮食失常,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及消化不良所致。 病例:韩某,女,24岁,儿科研究所,病史:面部丘疹5年余,每随月经来潮时皮疹加重,经后减轻,经行腹痛,带血块,大便干燥。 诊查:颜面皮疹暗红,以额部颊部为重,米粒大小的丘疹中掺杂有黑头粉刺,可挤出黄白色粉渣,舌质黯红,脉弦细。根据全息反射区域主要与肺、肝、肾有关。 诊断:粉刺伴痛经(气滞血瘀) 辨证:气滞血瘀,经脉失畅,日久不愈,血热外壅而致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埋线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肺俞 方解:肺俞为肺的背俞穴,具有调理肺气,清热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具有健脾化湿,疏肝益肾、理下焦的作用。血海是足太阳脾经穴,具有调和营卫,清热调经的作用。4穴相配共奏活血化瘀、清热散结之功。 效果:诊后1至3天,病人感觉穴位酸胀感,3天后症状逐渐减轻。第2次月经来潮时,痛经明显减轻,面部痤疮基本消退,没有新起的丘疹,为了巩固疗效又治疗1次,二诊治愈。后期随访告知两年来痤疮痛经一直无复发。 二、全息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以往称为褐黄斑,俗称肝斑,是发生在颜面部位上的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机理主要是色素细胞分泌亢进,皮肤局部黑色素增加并大量沉积于表皮细胞而引起的。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由肾阴不足,忧思抑郁,肝失条达,火燥结滞于面所致;或因气滞血瘀,胃中郁热,阳明络阻滞所致;或因汗出受风,肌肤营血失和所致;还有经血不调,妊娠血行于下,面部失养所致。所以黄褐斑是脏腑失调、经络失调、阴阳失调所致。 病例:史某,女,35岁,中科院。病史:面部色斑10年余,已婚,于产后面部开始长斑,色斑面积逐年加重,经行腰痛,性欲低下,周身皮肤发干发痒,口淡乏味,尿频,大便稀塘。 诊查:面部色斑褐黑色沉,似如煤形枯暗不泽,以两颊部、下劾部为主,舌质淡白苔少,脉沉迟无力,根据全息反射主要与肝(胆)脾(胃)肾(膀胱)有关。 诊断:黄褐斑(肾阳虚亏) 辨证:肾阳虚怯,气化失职,进而命门火衰,阳气蒸腾无力而致。 治疗:温补肾阳,润肤悦色。 埋线取穴:关元、肾、三阴交、足三里、加耳穴全息王不留行点压肝、肾、内分泌等穴 方解:关元穴为人体的强壮保健穴,为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为小肠的募穴,调节阴阳诸经的任、督两脉的经气,调冲任,疏导经络气机,同时又在肾的全息反射区域上。对肾的功能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三阴交穴为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化湿、疏肝益肾、理下焦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祛斑穴位。足三里为人体的强壮穴和保健穴,具有调脾胃、理气血、补虚弱的作用,是足阳明经所人合穴,为多气多血之穴。上述穴位配合再加耳穴全息加强对肝、肾、内分泌的区域刺激增强疗效。 效果:诊后一周,病人感觉穴位酸胀感强,耳部区域疼痛,一周内后逐渐减轻,埋线治疗3次后面部色斑明显减轻,埋线治疗7次后色斑基本治愈,为了巩固疗效现每月埋线一次,至今一直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