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3|回复: 1

皮肤针配合经筋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2-2 16: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2-2 16:36 编辑

       痉挛性瘫痪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的必然阶段,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使肢体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如何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成为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问题。笔者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理论,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年龄45-72岁,;病程7天---2月,;脑梗死51例,脑出血24例;痉挛分级[用改良的Asworth量表(MAS)评估肌张力(痉挛)分级]:Ⅰ级3例,Ⅰ+级17例,Ⅱ级23例,Ⅲ级32例。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上肢痉挛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的《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痉挛诊断要点:①上肢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严重肌痉挛时可表现为关节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②局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挛缩;③痉挛上肢的腱反射亢进;④由此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排除标准 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严重出血倾向者;近期持续服用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者。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 均给予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如良上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保持、身体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的缓解、静态牵拉肌肉、被动运动与按摩等。
       ②经筋排刺法:手指屈伸困难者,排刺3组:第1组为合谷、曲池连线;第2组为阳池、天井连线;第3组为阳溪、小海连线。上肢屈曲者,排刺3组:第1组为手三里、臂臑连线;第2组为外关、肩髎连线;第3组为支正、肩贞连线。上肢内旋者,排刺3组:第1组为曲池、巨骨连线;第2组为天井、肩髎连线;第3组为小海、臑俞连线。在2穴的连线上每隔2寸左右刺1针,一般每线5-7针。每天选用2组,轮流使用。针刺深1寸,垂直刺入,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天1次,7次为1疗程。皮肤针疗法:取七星针,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给予中度刺激(腕力稍重,局部有潮红,但不出血)。叩刺部位:重点叩刺患部关节、第4--7颈椎、第1-4胸椎两侧,上肢内旋者加肩胛骨内侧缘,每2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
       疗效标准:参考文献中相关标准,按肌张力减轻程度制定标准。痊愈:肌张力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肌张力未恢复正常,但肌张力已下降2级;有效:肌张力下降1级;无效:肌张力治疗前后无变化。
        经治疗,75例患者中,痊愈49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
       上肢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发病率高达80%,多出现在卒中后数天至数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内旋,肘、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前臂旋前,屈腕及手指屈伸困难等,往往造成患者运动障碍、活动和护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治疗痉挛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6: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认为,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膜体系。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生理状态下,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即“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素问·调经论》载“病在筋,调之筋”,故采取经筋排刺法通经络、利关节,正如张景岳所说“一正一旁也,正者刺其经,旁者刺其络,故可以刺久居之留痹”,从而调整“宗筋”之力,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平和,恢复“宗筋主束骨利关节”的作用。同时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通过针刺可兴奋拮抗肌群,抑制屈肌痉挛,从而减少共同运动,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已往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双相调节细胞内外的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一氧化氮聚焦以及CA2+的浓度,减轻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以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现代医学认为,通过叩刺皮肤,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表皮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同时,皮肤针的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使信号传到中枢神经,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控制功能。总之,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皮肤针疗法祛邪止痉治标,经筋排刺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本。本临床观察表明,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2 20:18 , Processed in 0.28563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