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0|回复: 1

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月经后期患者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2-5 16: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经后期是常见妇科病之一,它是以血海不能按时充盈,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病症,通常是月经周期延后 > 7 d,甚至 3 ~5 个月一行,通常指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若每次仅延后 3 ~5 d,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如期而至者,均不作为本病论治。此外,青春月经初潮后 1 a 内与围绝经期,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它证候者,不作病论。“夫经本于肾”“肾无实证”“肾有多虚”,认为滋肾补肾应贯彻中药人工周期始终,笔者采用中药人工周期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月经后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8 ~42 岁,平均28 岁,月经周期延后 10 ~20 d 者 25 例,30 ~80 d 者 22 例,明确诊断,以此月经后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后期诊断标准:①月经周期延后 7 d 以上,甚至 3 ~ 5个月一行者,连续出现两周期以上; ②育龄期妇女月经周期延后应于早孕相鉴别; ③经 B 超、妇科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中药配合耳穴治疗组
       耳穴贴压取穴: 主穴卵巢、内分泌、子宫、缘中、神门,配穴选肝脾肾,随症加减,选准耳穴,75%酒精常规消毒耳穴皮肤,用 0.5 cm × 0.5 cm 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于耳穴上,每日按压 8 ~10 次,以局部充血为度,双耳交替取穴,3 d 换 1 次耳贴,10 次为 1 疗程,治疗 3 个月。
中药的人工周期治疗: 要求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BBT,据此进行月经周期的划分,动态观察患者生理带下情况,指导用药,共治疗 3个月,每日 1 剂中药,水煎服,早晚各1 次。
       经后期又具体分为经后初期( 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 5 -7 天) ; 与经后中后期( 第 8 - 11 天) ; BBT 都为低温相。但是经后初期生理带下偏少,甚至无白带出现。中药拟以滋阴养血,补肾添精为治则。方药以养精种玉汤加减: 当归 12 g,白芍 15 g,熟地黄 15 g,枸杞子 12 g,山茱萸 12 g,生地黄 15 g,香附 9 g,鸡血藤 15 g,黄精 12 g,炙黄芪 15 g,党参 12 g。随证加减,血虚甚者加阿胶有情之品,肾虚甚者酌加肉苁蓉、川续断、巴戟天等; 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山药、砂仁;肝郁化热者加白薇、川楝子、牡丹皮; 痰湿阻滞者加陈皮、半夏、薏苡仁、茯苓、冬瓜仁; 血寒者酌加桂枝、炒小茴香、炮姜; 经后中后期,此时带下量由少向多转变,质稀或稍粘的分泌液体。中药拟以补肾滋阴为主,兼以助阳,阴阳并补为治则。此时方药以左归饮加减: 当归 12 g,白芍 15 g,熟地黄 24 g,菟丝子15 g,香附子 9 g,鸡血藤 15 g,枸杞子 12 g,山茱萸 12 g,肉苁蓉 15 g,并随证加减。
       经间期为月经周期的第 12 - 16 天,此时 BBT 由低温向高温转变之阶段,带下量较多,为透明拉丝状。中药拟以温肾助阳,活血通络为治则。方药以排卵汤加减: 丹参 15 g,赤芍 15 g,川芎 6 g,香附子 9 g,杜仲 15 g,菟丝子 15 g,怀牛膝15 g,当归 12 g,乌药 9 g,川续断 30 g,鹿角霜 15 g,肉苁蓉 15g。并随证加减,痰湿者加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 湿热者,加红藤、败酱草、车前子、薏苡仁、黄柏; 夜寐不安者酌加百合、合欢皮、夜交藤、炒酸枣仁; 带下夹血丝者须去丹参、赤芍、川芎,具体辨证施治。
       经前期具体分为经前初中期( 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7 -24 天) 和经前后期( 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 25 - 28 天) 。经前初中期,此时 BBT 持续不降,带下量又由多向少转变,中药拟以补阳为主,兼以补肾滋阴,阴阳并补为治则此时方药以右归饮加减: 当归 12 g,白芍 15 g,熟地黄 24 g,菟丝子 15 g,香附 9 g,鸡血藤15 g,杜仲12 g,山茱萸12 g,肉苁蓉15 g,肉桂3 g。随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山药、砂仁; 痰湿阻滞者加陈皮、半夏、薏米仁、茯苓; 肝郁气滞者,加郁金、佛手、柴胡; 经前后期,此时基础体温仍为高温相,中药拟活血补肾,化瘀通络为治则,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 12 g,桃仁 9 g,红花 6 g,枳壳 9 g,川芎 6 g,川牛膝 12 g,香附子 9 g,坤草 15g,肉苁蓉 15 g,菟丝子 15 g,炙甘草 6 g。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1998 年发布中医妇科月经病治疗标准而定。痊愈: 月经恢复正常周期,停药后连续 3个周期以上未复发。好转: 月经周期接近正常,伴随症状减轻或不能持续 3 个月经周期者。无效: 连续治疗 3 个月症状无改善者,月经周期未好转者。
       经治疗,23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7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65.2%,有效率为95.7%
       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月经后期首见于《金匮要略》温经汤条下谓“至期不来”。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病证,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实夹杂之分,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而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迟; 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而月经后期而至。病位在于肝、脾、肾三脏,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血虽生于心必得肝、脾、肾三脏功能相互协调,制约,配合才能完成生化,运行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肝脾肾三脏与此关系最为密切。耳穴贴压主穴子宫、卵巢、内分泌、神门、缘中,调节机体内分泌,配穴心、肝、脾、肾,调理气血,通过人体的自身的良性调节,建立良好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血俱旺,气血通畅,则月事自调。女子以血为主,以血用事。《灵枢·五音五味》中“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之论述,经水为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平衡奠定周期演变的物质基础。中药人工周期结合耳穴组就是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系统周期变化相结合,根据阴阳消长、周期变化将月经期分为 3 期( 不包括月经期) : 经后期( 经后初期、经后中后期) 、经间期、经前期( 经前初中期、经前后期) ,此 3 期根据 BBT 及生理带下变化采用不同治则。经后期阴始生,阴长不及,阴有不足,血海空虚,卵泡生长期,此时子宫内膜较薄,BBT 为低温相,且带下量偏少,故以滋阴养血,补肾添精为治则。经后中后期卵泡生长期,此时子宫内膜有所增厚,此时带下量由少向多转变,质稀或稍粘的分泌液体。BBT 仍为低温相,以补肾滋阴为主,兼以助阳,阴阳并补为治则。多数月经后期患者主要是因为卵泡刺激素( FSH) 分泌相对不足而使卵泡发育迟缓,月经后期患者通常此期较长,持续 10 ~30 d,甚或更长时间,故动态观察带下量,以及结合患者舌、脉、症状对于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经间期 BBT 由低温向高温转变之阶段,带下量较多,为透明拉丝状。中药拟以温肾助阳,活血通络为治则,此期雌激素由最高峰值到暂时下降,排卵后由于黄体生成,分泌孕激素,所以此期也是雌、孕激素的交接时期,是重阴转阳的重要时期,从微观角度出发,卵泡发育成熟后,在高雌激素水平作用下排出卵子,然而多数月经后期患者卵泡不能及时成熟而致排卵延后,月经后期而至。BBT 表现为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故此时温肾助阳,活血通络,促进卵泡成熟排出,有利于阴阳的顺利转化,另有些患者激素值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出现撤血,故有经间期白带夹血丝,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当减少活血通络之中药,以温肾助阳为主,助其阴阳转变。经前期 BBT 持续不降,带下量又由多向少转变,采取以补阳为主,兼以补肾滋阴,阴阳并补为治则,此期是黄体形成期,孕激素分泌增多,此时阳长阴消,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以促进黄体功能正常发挥。经前后期 BBT 仍为高温相,是黄体退化期,黄体逐渐萎缩成白体,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按期剥脱,中药拟活血补肾,化瘀通络为治则。此时期血海充盈,故疏通之。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6: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经后期临床治疗以调整周期为主,应重视平时的调治,周期延后 3 ~ 5 月一行者,常可发展成为闭经,故应高度重视,及早诊治,临证有虚实之分,治法当根据虚实寒热属性分别予以补肾、温阳、养血、益气、行气、活血; 虚实夹杂者宜攻补兼施。
      中药的人工周期结合耳穴能较稳固的建立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系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人工周期配合耳穴比单纯耳穴痊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由于本次临床病例观察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4:49 , Processed in 0.3763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