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篇文献,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尤其在内科中治疗病种最多,占所有病种的48. 54 (50/103 ),以治疗胃脘痛为主,频次为102次,肥胖病频次为74次;其次是外科疾病,占所有病种的14. 56 % (15/103 ),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频次为79次;皮肤科以治疗牛皮癣为主,频次30次;五官科以治疗重睑术为主,频次为30次。②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埋线工具有多种,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为主,在线的选择上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多。③疗效分析显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主要优势病种是内科的胃脘痛、肥胖病、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外科的腰腿痛;皮肤科的牛皮癣和五官科的重睑术。「关键词」穴位埋线结扎;优势病种;应用规律;数据挖掘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刺法灸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结合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是将医用羊肠线植入相应腧穴,通过羊肠线对腧穴的长期持续刺激作用,提高腧穴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达到良性、双向性调节的目的。穴位埋线疗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最先出现穴位埋藏法;20世纪70年代,探索出穴位埋线疗法,并应用于临床各科;20世纪80年代,穴位埋线疗法被正式收录进入各类专业针灸书籍。笔者在分析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表的有关穴位埋线疗法的期刊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治疗范围比较局限,主要应用于慢性病和顽固性疾病;而近10年来,有关穴位埋线疗法的期刊论文数量则显著增多,可见穴位埋线疗法现己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同样起到针刺的作用,达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几年,在刺灸法领域里针法灸法的规范化研究、针刺手法和针法的理论、传统针法的挖掘、新针法的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此,笔者应用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思路,提取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方面的规律性认识,深层次挖掘文献资料中潜在的知识和规律。1资料与方法1. 1文献资料来源 期刊数据库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时间范围为197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采用计算机检索力一法,主题词为“埋线”或者“穴位埋线”,去除“中英文扩展检索”选项,在“精确”与“模糊”选项中选“模糊”进行检索。1.2资料采集 (1)纳入标准 凡是含有穴位埋线(或埋线)与临床各科疾病相关的己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虽病例数少,但有特色疗法及特殊疗效者。 优势病种纳入标准:采用频次排序方法,凡在各科使用频次≥30次,均可纳入。 (2)排除标准 实验研究性论文、综述性论文;专家经验、个案报道、文摘;临床应用中不是以穴位埋线为主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者;虽标题不同,但内容相同的重复发表论文。 (3)文献评价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计算机检索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标题、摘要进行仔细阅读,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料。 (4)筛选方法 将经过初步筛选出的每一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重点看文献类型、标题、有无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有无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无明确的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等等,再进行二次筛选。1. 3录入结果及数据规范 (1)录入结果:根据规定好的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穴位埋线的期刊文献共计2727篇,经二次筛选录入数据库的论文共1075篇。 (2)疾病名称的规范化处理:疾病名称包括目标病名、原始病名和西医病名。目标病名参照《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原始病名按照原始文献所记载的病名,西医病名参照《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 (3)穴位名称规范化处理:穴位名称参照《经络腧穴学》。1. 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建立包括主题确定、关系建立和建立应用。建立独立的“穴位埋线文献网络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及SQL Server 2005 AnalysisServices (SSAS)建立数据库模型。1.5统计学分析 采用频次统计方法,对所检索项口出现的频次及百分比进行统计。2结果2. 1穴位埋线治疗各科疾病科属频次及病种分析 录入1075篇文献中,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内科664次,占各科总频次的61.77 %,其次是外科169次、皮肤科97次、五官科78次、妇科41次、儿科26次;在病种分析中显示,病种共103个,内科最多50个,占所有病种的48. 54 %,外科15个,皮肤科11个,五官科12个,妇科11个,儿科4个。2.2穴位埋线临床各科应用的优势病种及变化趋势分析 由于穴位埋线在临床各科应用情况不一,其病种优势在临床各科也有差异,在各科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分析穴位埋线临床各科病种优势,可以评估穴位埋线临床主要适应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1075篇文献中,使用频次大于或等于30次以上的优势病种主要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和五官科,其中内科中有7种疾病,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胃脘痛、肥胖病、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外科有1种疾病,腰腿痛79次,占外科总频次的46.75%;皮肤科1种疾病,牛皮癣30次,占皮肤科总频次的30. 92 %;五官科1种疾病,重睑术30次,占五官科总频次的38.46 %。从1075篇文献发现,穴位埋线疗法临床适应证变化趋势分3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穴位埋线临床适应证主要集中在哮喘、胃脘痛、痫证等病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穴位埋线疗法除治疗以上病种之外,还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牛皮癣、腰腿痛、小儿遗尿、鼻渊、月经不调等病种;进入21世纪,肥胖病、重睑术是穴位埋线疗法的主要适应病种。2. 3穴位埋线选穴及应用规律分析 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选穴主要以近部选穴及远部选穴为主,选穴频次分别为775次、371次,辨证选穴频次243次,对症选穴频次23次。在文献研究中显示,所选穴位主要以背俞穴、夹脊穴及腹部腧穴应用较多,每次治疗选穴大多数都在10个穴位以内,用穴较少。2. 4穴位埋线的工具分析 在穴位埋线临床各科疾病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中,埋线工具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文献分析结果可见,埋线工具有多种,但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注射针头+针灸针、专用埋线针和各种皮肤缝合针为主,其中改制腰穿针使用频次最多,522次,占48. 56 %;注射针头+针灸针使用频次为308次,占28. 65%;专用埋线针使用频次为148次,占13. 77 %;各种皮肤缝合针使用频次为62次,占5.77%;其他针具包括静脉针头、埋线刀、手术刀、水针刀、上颌窦穿刺针、刀片、圆针、骨穿刺针等等,使用频次35次,占3.25%。结果显示,改制腰穿针的应用还是最普遍的。但是,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腰穿针所暴露出的不足,埋线工具也在不断改进,在近10年里,专用穴位埋线针逐渐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等特点,可满足临床需要,是未来穴位埋线针具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近4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线的使用主要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主,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无统 一的标准,近几年开始使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的聚乳酸轻基乙酸(PGLA),其他还有特制药线、马尾线、丝线、尼龙线等等。2.5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的总体疗效分析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在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高达90%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计算机对纳入的1075篇文献资料的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各科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进行统计,得出各科不同疗效病例数占该科总病例数的百分比。数据显示,穴位埋线治疗各科疾病痊愈率结果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皮肤科57. 73%,其次为五官科、外科、儿科、内科、妇科;总有效率外科最高为96.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