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先兆多系微量脑出血及微小栓塞形成,病变部位主要在脑部经脉,若能及时治疗,可预防中风急症的发生,笔者用“眼针疗法”观察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Bp20~25/13一15kPa,胆固醇总数增高,脑血流速普遍下降,有的出现轻度肢体活动障碍。发病时间短者2d,长者10d。 治疗方法:眼针疗法取双上焦区穴,双肝胆区穴;配穴取头皮针胃区。用特制眼针按操作要求,先针上焦区穴,继针肝胆区穴,皆用泻法。病初发配胃区,以泻法为主;心悸者配大陵穴,留针20min,每疗程10次。抬疗中饮食宜清淡,情志安然忌酒。 疗效标准:经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活动正常,Bp在17~20/11~13kPa,胆固醇总数接近正常,脑血流速基本改善为痊愈。 135例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其中124例痊愈,身体恢复正常,11例中断治疗。 病案举例:吴某,男,56岁,干部。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一周。患者体质较胖,素有高血压,心悸,夜寐差,便秘,记忆力减退,右下肢麻木、沉重,行步需持拐杖。Bp23/14kPa,脉弦,舌边赤,苔腻。证属气血并走于上,脑络瘀阻,脑神失荣,主司失灵。眼针取双上焦区穴,肝胆区穴,配胃区,日1次,针第6次时症状减轻,针12次后可不用拐杖,自行走路,Bp16/10kPa,但夜寐仍不佳,加大陵穴又配服自拟醒神舒安汤(炒枣仁、灵磁石(先煎)各30克,炒柏仁、夜交藤各15克,锻龙骨12克,丹参10克,炙甘草6克,日1剂,症状以基本消除,嘱其疗养,情志畅忌酒。后随访,记忆力恢复,正常工作。 体会:中风先兆证西医学认为其病机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理论认为是肝阳上亢,气与血并上逆于头脑,脑络瘀阻,清阳被蔽,脑神失司之“瘀血症”,治疗应以“降逆,通瘀,醒神”为宜。 中风先兆病变发生部位同中风病,均应在脑络,脑络者,脑之血脉也。又“脑者,元神之府”,所以脑络瘀阻,血脉不通,脑神失荣,主司失灵而出现偏体麻术,头目眩晕,肢体废用等。眼针疗法系仿人体八卦全息率理论依脏腑经络证治,眼周局部取穴,用治全身疾病之法,取上焦区穴可鼓元首之气以通脑络祛瘀滞,醒神静神;肝胆区穴可调中气以疏肝胆,理脾胃,降上逆之气;针刺胃区用泻法可泄肝胃上冲之邪,配大陵可顺其宗气,安神定志,宽胸利膈。诸穴配用,可使络通瘀除,血静神安,醒脑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