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病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儿。年龄7 个月至1.5 岁。每日排大便4 -10余次不等,粪便呈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部分患儿有发热,或伴呕吐,或伴有不同程度脱水。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 + - + + + ) ,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大便 PCR 检测轮状病毒阳性,以上患儿大部分母乳喂养。 治疗方法:①院后给予炎琥宁10mg.kg-1.d-1静脉点滴,1次/d,5d 为一个疗程。并给予补液,思密达,合理喂养。②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①推脾经,方法: 拇指挠侧指端到指根向心推100 次,再离心推 100 次。②先补大肠,方法: 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向心推 100 次。③再清大肠,方法: 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离心推 100 次。④摩腹,方法: 整个腹部顺时针摩50 次。⑤捏脊,方法: 由后背正中线龟尾至大椎右下向上将双手食指屈曲,用食指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接,两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捏 5 -7 遍。⑥推上七节骨,方法: 由尾骨尖至第四腰椎成一条直线,由下向上直推 100 次。⑦揉龟尾,方法: 尾骨尖端揉 50 -100 次。) 7d 为一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 用药 48h 内腹泻减少至3 次以内腹泻总量 < 150mL,72h 内腹泻停止,大便成形; ②有效: 用药后 48h 内腹泻减少到 5 次以内,腹泻总量 <250mL,72h 以内腹泻停止,大便成形; ③无效:用药后 48h 内腹 泻 次 数 仍 5 次以 上,腹 泻 量 >300mL。 经治疗30 例患者中,显效 22 例,有效7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6%。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致病原,轮状病毒能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所以渗透性腹泻也可是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之一。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拮抗功能失调,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水样便、黄绿色便、蛋花汤样便等,伴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或有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