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2-12 16:16 编辑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的中心在脾胃。多因外感风寒或暑热,内伤乳食而致脾胃运化失常;一般分风寒泻、暑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若病情恶化,可致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症见小儿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岁以下小儿较为常见,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轻者若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易引起营养不良转为疳证。 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抗病毒药物效果也不理想我科以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滋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患儿年龄2月一3岁,病程1-7天,每日大便次数5次以下者18例,6-10次者26例,11次以上者20例。 辨证分型:共分为伤食泻、风寒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6型。 治疗方法: 依据患儿的证型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伤食泻:清胃;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推上七节骨次,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小儿捏脊。 风寒泄泻:揉一窝风次、揉外劳宫次、清补大肠次。小儿捏脊。 寒湿泻序:补大肠;补脾经,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小儿捏脊。 湿热泻:清大肠,清胃经,退六腑,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小儿捏脊。 脾虚泻补:补脾土,朴大肠,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小儿捏脊。 脾肾阳虚泻:补脾土,补肾水,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肾俞。小儿捏脊。 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1次,严重者每日2次,直至痊愈。 疗效标准:以每日行便0-1次,大便成形或能堆起,全身症状消失者为临床治愈;以大便次数及水分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者为显著好转;以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甚或症状加重者为未愈。 治疗结果:经过1-5天的治疗,64例患儿全部临床治愈。其中伤食泻17例,风寒泻19例,寒湿泻11例,湿热泻8例,脾虚泻6例,脾肾阳虚泻3例。其中肩,有21例患儿仅治1次即愈。 护理要点: 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量要适宜。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食具清洁卫生,饮食要定量定时,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及消毒。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发生红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往意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小便量患儿神志、皮肤、卤门等的情况,及早发现泄泻变证。 并发症处理,正确掌握补液疗法,胫症口服补液盐,重症判断脱水性质和程度,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感染性腹泻,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上述手法中,;青脾土能清热利湿补脾土能健脾胃补气血;揉外劳能温中散寒,健脾止泻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青大肠能清热除湿沐日肠导滞;;青胃经能清热利湿和胃降逆补肾水能补肾益气温养下元;揉脐能温阳散寒,;食导滞拿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揉龟尾能通督脉,调肠胃;捏脊能理气血,和脏腑;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依据证型选择适当的手法使邪去正强放腹泻能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