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8-26 15:49 编辑
摘要:目的: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两组,各30例。埋线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内关、脾俞和胃俞等穴位,每2周埋线1次,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药物组服用血脂康,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C) 4项血脂水平,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级计分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分级计分。结果1)血脂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经6周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两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26mmo1 / L ( l 0mg / dL );有效: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10%-20% ,TG下降多20%一40% ,HDL一C上升≥0. 104一0. 26mmo1 / L(4一l0mg/dL) ;无效:治疗后血脂检测未达到有效标准者。3. 2中医症状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方法:结合临床选取肢体麻木刺痛、头昏头晕、胸胁胀闷、肢冷畏寒、纳呆、困倦乏力等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的常见症状进行观察,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级计分方法。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为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95%;(2)显效为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70%一95% ; (3)有效为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30%一69% ; (4)无效为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不足30%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3. 3临床疗效分析(1)血脂疗效分析:根据血脂疗效评定标准,埋组与药物组血脂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埋线组总有效率76. 67 %,药物组总有效率80% ,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埋线组与药物组疗效相当。(2)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显效率为68. 42%,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45. 45% ) ,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为89. 47 %,脾肾阳虚证为54.54%,经Ridit分析,两证型总有效率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3)埋线组与药物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埋线组与药物组中医症状总疗效结果表明:埋线组中医症状临床痊愈率40%,明显优于药物组(16.67% ) ,埋线组总有效率90 %,药物组总有效率46. 67 %,经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提示:埋线组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优于药物组。3. 4血脂水平情况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TC的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