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剖析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优势,探讨穴位埋线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的机理。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重复原则,将9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均分为埋线组、针刺组、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用3-0号羊肠线植入穴位,针刺组针刺治疗,西药组果导片(酚酞片)治疗,疗程两周。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指数评定近期疗效,结肠传输指数评定结肠传输功能,以治疗后7, 15, 30d复发率评定远期疗效。结果 3组近期疗效等同,结肠传输功能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相当,二者均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依次是西药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疗效持久稳定,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首选方案。关键词:慢传输性便秘;穴位埋线;针刺;果导片 慢传输性便秘(Slav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因结肠平滑肌运动缓慢,传输功能下降,食物残渣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所致。目前西医常用泻药对症治疗,往往用药期间症状缓解,停药后造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和便秘进行性加重,长期服用泻药还可导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我们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并设立了针刺和西药两个对照组,旨在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比较优劣利弊。1资料1. 1诊断和排除标准 参照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制定的“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①5-10d排便1次,便时费力,便质坚硬,时间延长;②长期依赖泻剂方能排便;③结肠传输功能实验证明结肠传输功能下降;④排除肛门畸形、肿瘤、异物等器质性疾病。2方法2. 1治疗方法2. 1. 1穴位埋线组 ①选穴:天枢(双),左水道,左归来,足三里(双),大肠俞(双);②9号普通注射针头,3-0号无菌羊肠线,28号针灸针,持针器,手术剪,手术镊,生理盐水;③操作:采用注射式埋线,按无菌操作要求,把羊肠线剪成约2 cm长的线段在生理盐水中浸泡5 m in,置于9号注射针头前端,后端插入针灸针(前端磨平),右手执持针器,将注射针快速刺入穴位,缓慢送至所需深度,得气后,便退针将羊肠植入穴位。15d埋线1次,共埋线两次,埋线当天即停用一切泻剂。2.1.2针刺组 选穴同埋线组,体针刺入,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留针30 m in, 1次/d疗程两周。治疗期间停用一泻剂。2 .1 .3西药组 果导片剂量宜个体化,50 ~200 m g每晚睡前服,疗程两周。2 .2观察项目 症状体征(便次、粪便形态、排便延时、便时费力等),结肠传输实验,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2 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半定量评估,疗效参数(%)=(疗前症状积分一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X 100%。参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制定的症状赋分标准:以便次、便质、排便耗时、便时费力情况4个项目赋分,分4个层级:1~2 d排便1次,便质软润,排便时间≤l0min,无便时费力或便而未尽感为0分;2~3d排便1次,便质先干后软,排便10 .1一20 m in,偶有便时费力或便而未尽感为1分;3一4d排便1次,便质干硬,排便20 .1一30 min运时有费力或便而未尽感为2分;Sd以上排便1次,便质坚硬,排便>30 m in便时费力为3分。2. 4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上标准差±均数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比表示,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tuskal-W allis法秩和检验,检验均为双侧,P>0 .05为有统计意义。3治疗结果3. 1近期疗效结果 以疗效指数评估,分为疗效指数≥90% ,89%>疗效指数≥70% , 69%>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0.01。3 .3结肠传输实验 于治疗结束后第7天结肠传输实验,实验前3d停用影响消化道运动的一切药物和泻剂,以清除药物的残留效应。于实验当日随标准餐服1 mm X 10 mm大小的不透X光标记物(钡条)30根。72 h内统一食用实验餐,服标记物72 h后摄腹部平片,观察标记物在结肠的数量。治疗后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标记物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