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5-3-16 16:49 编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迂曲扩张,小腿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晚期易并发小腿皮炎、慢性溃疡,多发生于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的工作人员。据报道,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男性为 30%~50%,女性 50%。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1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 10.42%,35 岁以上人群为 21.31%。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各异,目前采用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跟师三年间,导师运用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患者年龄最大 75 岁,最小 36 岁;病程最长 18 年,最短 7 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相关标准拟定。肢体沉重感、乏力、瘙痒、胀痛等明显的临床症状;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典型体征;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有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有深静脉血栓病史者;行血常规、凝血系列等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者。 治疗方法:取穴:阿是穴(曲张的静脉)。 方法:操作前,先给患者简要讲述火针的感应,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如患者有恐惧感,令其头转向对侧以分散其注意力。患者取坐位,找到患肢充盈、青紫或怒张结聚成团块状的静脉,先用 20%的碘酊棉球从阿是穴中心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再用 75%的酒精棉球如前脱碘。然后,选择直径 0.5 mm、长 5 cm 的钨锰合金火针。助手持乙醇灯尽量接近要刺的部位,术者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微屈夹持针柄,针尖方向指向欲刺部位,置火针于乙醇灯火焰的外上 1/3(即外焰)处,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待加热至通红白亮时,助手迅速移开乙醇灯,术者持火针迅速刺破结聚成团块状的静脉,随即可见瘀血喷射而出。勿用棉球按压,使瘀血自然流出,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即可。进出针的速度极快,患者尚未及反应,操作即已结束,所以患者只会感觉轻微疼痛,大多患者易接受该治疗方法。每星期治疗 2 次,3 次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针后 24 h 内避免接触水,以免造成针孔感染。在治疗期间,避免久站、久行,宜抬高患肢,注意休息。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肢静脉曲张消失,无肿胀疼痛等不适。好转:患肢静脉不再怒张,但时有肿胀疼痛感。无效:患肢静脉仍明显曲张,行走时肿胀疼痛症状同前。 经治疗,25 例患者经火针放血治疗后,痊愈 13 例,好转 11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6.0%. 病例介绍:患者,女,42 岁,于 2013 年 2 月 19 日初诊。患者 10 余年前出现右下肢静脉曲张,症见右下肢小腿后内侧有蚯蚓状隆起弯曲的静脉曲线,自觉小腿酸胀、乏力,遇冷,久站或劳累后肿胀疼痛加剧。曾行中药内服、外洗及针灸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经朋友介绍来诊。如上述治疗方法,火针放血治疗 1 次后,大量瘀血涌出,静脉隆起明显回落,右小腿肿胀疼痛感减轻,连续治疗 3 次后,右小腿静脉曲张消失,无肿胀疼痛等不适。 西医学认为,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是用患肢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治疗,但往往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如行曲张静脉结扎,剥脱或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等,但往往患者考虑到手术后并发症等,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且远期效果不理想。下肢静脉曲张属中医“筋瘤”的范畴。《外科正宗》所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主因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结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记载有“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的治疗原则。《针灸聚英》:“破瘤、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景岳全书》:“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火针为高温工具,是针和灸的结合体,具有针刺的机械性刺激和艾灸火热灼伤的温暖性刺激,可开门外出毒热,阳热内进激发经气鼓舞血气,以治疾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