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骨赘压迫或刺激颈脊神经根出现颈肩疼痛酸累、上肢麻木或疼痛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为筋病科的门诊病例,年龄24~70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年,平均6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全部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疗方法:分为经筋手法和经筋针刺两部分。 (1)经筋手法:结合临床症状,在患侧进行“查灶”取穴,按照“以痛为输”的查灶原则,术者双手拇指相互配合,从患侧掌指关节开始,循手三阳经筋的走向逐一查找,重点查找肌肉韧带的起始点、成角点、交叉处,常可触及呈颗粒状、条索样的病灶点,大小不一,触压疼痛明显或放射性疼痛。在确定病灶点后,术者先用捏拿、按揉法循经筋走向充分松解经筋系统,然后用拇指结合肘部逐一对病灶点进行点、按、弹、拨,方向从远至近,力度由轻至重,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力求使病灶点软化、松解,局部压痛点减轻,施术20min。 (2)经筋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以左手拇指尖切压固定所查及的病灶点,用28号2~3寸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入病灶点,觉针下有阻力感,出现酸麻胀痛并向四周放射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再刺入病灶点的上下左右部位,以充分松解病灶点,不留针。肌肤麻木者,可采用火针疗法,一灶多针,直接刺入病灶部位,疾进疾出,不留针。 以上疗法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拟定。痊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 ;有效 :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颈、肩部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颈、肩、背部的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损伤,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发生骨质增生及软组织中的肌肉痉挛及其他软组织的纤维化,从而造成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或牵拉),出现颈椎病的一系列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按经筋理论,该病当属经筋病症,发病原因主要是因外伤、劳损、复感风寒湿邪,使肌筋受累,寒凝筋脉,结聚成灶,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灵枢·经筋》记载“: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夹脊 ;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部举,颈不可左右视”“;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结于耳后完骨”。其病:“肘内锐骨后廉痛,……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 ;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于太阳”。其病:“所过者支转经”。可以看出,无论从手三阳经筋走向和所主病症都与颈神经的支配范围和颈神经受刺激所产生的症状相一致。 经治疗,84例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诶9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