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5-3-26 17:09 编辑
本次临床观察采取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针灸病房住院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制定: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引出或不引出病理反射;脑出血,脑梗塞均参照标准诊断,并有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纳入标准:脑血管疾病病历符合诊断标准;处于恢复期,最短半个月,最长半年;年龄43岁~75岁。分期标准 :急性期:发病2周。恢复期:发病2后周至6个月。 治疗方法:经筋治疗组 患侧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取30号1.5寸毫针直刺。选取患侧上肢的手阳明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的经筋结点,下肢取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股外侧、膝外侧、外踝的经筋结点,并连接电针,正极连接肢体近端,负极连接肢体远端,采用疏波,每次30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并能看到肌肉跳动为度。每15d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d,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方法:Ashworth量表法 把痉挛分成0~4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和“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并且在剩余的关节活动范围内(小于1/2ROM)一直伴有最小的阻力。2级,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受累部位僵直屈曲或伸展位。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改善1级以下;好转:症状改善2级以下;有效:治疗后有即时效果,1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效:治疗后无即时效果,4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 经治疗,24例患者中,显效16例,好转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 经筋对肌肉、关节的屈伸和肢体的运动有重要作用,症候多表现为筋脉的牵引、拘挛。经筋循行过程中具有结、聚的特点,每遇关节及筋肉丰厚之处则聚合、联结,如腕、肘、肩、踝、膝、股等处,各经筋之间通过结聚,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协调着人体的运动。“结”为经筋循行的基本特点,经筋在循行过程中,不断与邻近部位相“结”。这种“边行边结”的方式,使十二经脉之气不断散布于经筋所过之处的筋肉组织、关节骨骼。“结”不仅是经筋的聚拢之处,亦是经筋密布或散布之处。可以是肌腱所在,亦可是肌束所在。如足少阳经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于踝”,此处之“结”是肌腱所在处。但其“,,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则是指股四头肌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