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岁月如歌 于 2015-4-2 16:02 编辑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非药物状态下连续3次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即为高血压。 纳入标准:年龄在18~55岁,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一级高血压患者,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连续监测血压3个月,其血压仍达高血压诊断标准1级的高血压患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年龄不在18~55岁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者,或服用治疗高血压药,或服用其他药,或进行其他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者。 治疗方法:耳穴主穴为降压沟、神门、交感、对屏尖、耳背心、肝脾、肾,使用0.5 cm×0.5 cm耳穴专用橡皮膏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所选穴位上,并交替按摩以上穴位共5min(每次每穴按揉20遍),令其发红透热,按摩力量以能耐受的胀、痛、热为度,每天早、中、晚、睡前自行按摩4次, 5天后换用另一侧耳穴。每日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3周为1个疗程。如治疗后连续3天血压升高超过治疗前达20 mmHg者,即停止耳穴治疗,改服药物治疗,并记录为治疗无效。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明显好转, 75%≤症状积分减少<95%;有效:症状有好转, 30%≤症状积分减少<75%;无效:症状无好转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经治疗,58例患者中,有效5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 20世纪50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P Nogier博士提出了形如胚胎的倒置耳穴图。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耳廓上均有相应的穴位与区域,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的不佳状态。 近年来,人们运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理论和同位素示踪方法,分别从经络、神经体液、胚胎发育等途径对耳穴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耳廓上除躯体结构所具有的神经分布和支配外,有一个突出的形态学特征就是有迷走神经耳支和舌咽神经分布,这些神经都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心血管系统在植物神经的协调支配下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迷走神经兴奋可对抗交感神经的兴奋。迷走神经耳支分布于耳甲区,这个区域也正是耳廓的的内脏代表区。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病的切入点在于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使血压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