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5-4-9 17:18 编辑
急性乳腺炎是指急性化脓性炎症,属于中医的乳痈范畴,又可称为“乳疖”或“妒乳”,本病多发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笔者在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利用腕踝针为主治疗本病,疗程短,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源于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门诊,年龄23-38岁,其中初产妇42人,占84%,经产妇8人,占16%;产后3-4周发病的48例占96%,4周以后发病的2例占4%。所有病例临床表现为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内出现肿块,乳房肿胀疼痛,表面皮肤颜色略带红色,局部变硬且有压痛,可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患侧乳腋下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实验室检查:WBC计数明显增高,一般在10.0×10 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以上,为急性乳腺炎初期。 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于腕部掌侧面,腕横纹上两横指,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腕踝针穴点,单侧患病取同侧穴,双侧患病取双侧穴;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取膻中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9号1.5寸毫针,均向上平刺,至进针1寸,其中腕踝针以皮下推进针无阻力、针下有松软感为行针之最关键,当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放平,紧贴皮肤表面,沿直线在皮肤表浅下进针,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感觉,否则要调整进针方向和深浅度;膻中穴以得气为佳,平补平泻,留针20min。所有病例配合病变局部清艾条悬灸20min。每天治疗1次。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痈的疗效标准,痊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乳汁排出通畅,血常规化验恢复正常;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无效:全身、局部症状无好转,或已成脓。 所有病例疗程一般在3 天。治疗过程中若患处进一步发展化脓,需外科切开引流。不在统计范围内。结果如下:痊愈48 例,占96%,有效2 例,占4%,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案举例:赵某,26岁,初产妇,产后25天发病。因哺乳不当左侧乳房迅速出现一处肿块,1.5cm×2.0cm大小,质硬,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触之疼痛难忍,乳汁排出困难,遂来就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6×10 9/L,中性粒细胞85%。如上法治疗,通过3天治疗痊愈,治疗中乳儿照常哺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痈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发生急性乳腺炎的基础。乳汁分泌过多,婴儿食少;或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内陷,因疼痛影响充分哺乳;或小儿口中热毒之气;或断乳不当不能迅速回乳;或外邪侵袭均能使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阻塞,宿乳壅滞不散,蕴久化热而成本病。肝郁胃热:乳头属肝,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分泌,乳房属胃,乳汁为气血所化,源出于胃。若情志不畅,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或产后饮食不节,胃热壅滞,二者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成乳痈。《外科精义》谓:“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失此不治,必成痈疖。”《诸病源候论·乳痈候》指出“劳伤气血,其脉虚,腠理虚,寒客于经络,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故结聚成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乳汁淤积(2)细菌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乳汁淤积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