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4-13 16:29 编辑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机能调控的机制和生命过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灵枢 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矣。”所以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必然会引起经络系统出现异常变化。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附属体系,同样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经络气血的濡养。而经穴位于筋肉之中,经筋与经脉相辅相成,十二经脉的变化可在经筋上找到阳性反应点,而一旦经筋反复损伤,形成结块、条索,就必然阻滞经脉的气血运行,进而改变其气血多少,出现十二经脉病候。 十二经气血与经筋的关系 多气多血之经与经筋 阳明经多气多血,但相对条件下气多于血,气能生血,血可濡筋,所以阳明经与经筋关系密切。《素问 痿论》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盛,气血充,诸筋得以濡养,则关节滑利,运动自如;如阳明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使筋骨肌肉失养,从而发生痿证。《素问 直解》云:“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因此,有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 多血少气之经与经筋 厥阴经与经筋 厥阴经多血与肝主藏血、生血以调节血量密切相关。肝主筋,为罢极之本,主一身之筋膜。《素问 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即肝所藏之血,通过足厥阴经脉的运行而达到体外的同名经筋,并通过十二经脉的循环而营养周身肌筋关节,且足厥阴之筋络诸筋,能发挥对全身筋气的调节作用。又厥阴经所属之脏腑,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弊,易耗伤阴血,阴虚又易生热,灼伤阴液,使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生痿证。故《素问 五脏生成》“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太阳经与经筋 太阳经多血少气,而足太阳又主筋所生病,与经筋关系密切。太阳经少气则卫外不固,太阳经又多血,气病及血,血病及气,气滞血瘀,血瘀碍气,故太阳经病变多以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的疼痛表现为主,如颈项强痛、肩痛、背腰臀及下肢疼痛为主。太阳又为巨阳,行身之后,所经部位筋肉分布最广,从项、背、腰、尻至下肢,故在十二经筋中,足太阳经筋排在首位。从生理上讲,《素问 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阳气可以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类经》亦云:“太阳之气,生于膀胱水中,而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故主筋所生病。”足太阳经气充足,经筋得其阳气温养,则肌筋刚健,关节活动自如。反之,则水亏筋失所养,发生痿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