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5-4-15 15:49 编辑
软组织损伤((STI)是骨伤科、针灸推拿科及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均有疗效。近3年来,笔者应用尺胫针疗法治疗躯体软组织损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医院中医科门诊,年龄8--72岁,平均38. 5岁;发于颈部14例,四肢30例,躯干56例;急性者46例;慢性者54例。 诊断标准:急性损伤: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①有明显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功能障碍。②受损处压痛明显,可有皮肤青紫痪斑,重者可见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皮肤保持完整。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局部肿胀,刺痛,痛有定处,伤处青紫瘀斑或血肿,关节活动受限,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慢性损伤:参照马氏法:有明确的急性损伤史,病程在14d以上,关节局部仍痛或肿胀,或关节功能障碍,活动不便,或持续、反复、集中的生理活动致使局部软组织劳损者。 以上急、慢性损伤并排除脱位、骨折或哺乳、妊娠、正在使用其它疗法以及心、肝、肾、造血、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并发症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尺胫针组:刺激部位:根据损伤部位确定其所属经脉,再按照四分法(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侧,以横膈线为界分为上下两段)确定刺激部位:凡病位在左(右)上者取左(右)尺部(腕关节一肘关节)相应经脉之皮部,病位在左(右)下者取左(右)胫部(踝关节一膝关节)相应经脉之皮部。 操作方法:选用28号1. 5寸一次性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所刺皮部,右手持针,针刺方向指向病所,针尖与皮肤呈15°角刺人皮下,压平针身与皮肤相平行,将针身全部刺人,少则一针,也可于同一水平面同皮部内刺三针,亦可在该经脉之皮部内不同水平面多针刺,针刺的数量以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标准。进针后采用上抬下压法(右手食指置于毫针与皮肤间,拇食二指捏持针柄,向上抬25°-30°,再下压恢复,一上一下为1次,共6次)、左右摆动法(拇食二指捏持针柄两侧,左右摆动各25°-30°,一左一右为1次,共6次)、左右捻转法(分别向左、向右捻转180°-270°,一左一右为1次,共6次)和环转法(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尾,上抬后分别按顺、逆时针方向各环转1圈约360°为1次,共6次)行针,局部常有微胀感。一般每次留针30--40 min后起针,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部关节。 观察指标:指标观察时间点:急性者观测首次进针5 min时、首次治疗起针后、末次治疗起针后3个时间点,共观察1周。慢性者首次治疗后,随后每3d观测一次,共观察7次。 局部疼痛、压痛、功能障碍:采用分级量化法评估。每项均分为0度(三项均无)、轻度(三项均轻微)、中度(三项均较明显)、重度(三项均明显)四个等级,0度计0分,后三个等级分别计3分、6分和9分。 起效时间:急性者观察进针后5min的效果,慢性患者以天计之。 痊愈时间:按实际天数记录。 疗效标准:痊愈:积分减少≥90%;显效:积分减少75%-89%;有效:积分减少30%一74%;无效: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临床疗效来看,46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起效时间来看,急性者进针5min时尺胫针有45例患者(97. 8%)自感原有疼痛明显减轻,42例(91.3%)原压痛及功能障碍较前好转;慢性者首次治疗后,见效者45例(83.3%)。 尺胫针疗法系张卫华教授应用五输穴、皮三针、腕踝针治疗各种痛症的经验总结。本疗法以皮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及其组织相关系统论和人体上下对应论为依据,把人体按十二经脉所辖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即十二个系统,每一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再依照病位(主因和主症之位)所在的十二经脉,按四分法确定尺胫部相应经脉之皮部,将毫针刺入该皮部之皮下,主治躯体疼痛性病症的一种新疗法。 从本文结果看,尺胫针组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痊愈率分别为54. 3%和51. 9%,愈显率分别是91.3%和85. 2%,有效率分别为97. 8%和98. 1%,说明该疗法是治疗躯体疼痛的较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