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3|回复: 1

经筋刺法的临床研究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20

回帖

6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8
发表于 2015-4-15 15: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5-4-15 15:58 编辑

       经筋针刺疗法最早、最权威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该书在《灵枢·经筋》篇中详细描述了十二经筋的走行和经筋病候的表现,治疗上主要提到“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及“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由此提示《黄帝内经》对经筋病的认识———针刺疗法是经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经筋病有寒热之分,寒证采用“燔针劫刺”,热证不用燔针,而采用其他针刺方法。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对经筋针刺疗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叙述如下:
      经筋针刺针具的研究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疾病的针具是九针,后世医家对针具的研究大多源于九针,如现代临床应用于经筋病治疗的长圆针、毫针、火针、银质针、圆利针、松筋针、刃针、小针刀等。长圆针是薛立功教授根据《黄帝内经·灵枢》中古长针“薄其身、锋其末及古圆针‘圆其末’”的描述制成的针具,长圆针疗法是在传统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仿古长圆针采用解结针法,以治疗久痹顽痛及相关筋性内脏疾病。张泽斌等采用长圆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62 例,总有效率 100%;刘春山等采用长圆针针刺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560例有效率 100%;田有粮等采用长圆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46.7%100%,并设传统针法为对照组,长圆针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针法组;李江舟等采用长圆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106 例,总有效率98.11%;薛立功等采用长圆针治疗继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1 396 例,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为 97.90%
       九针中的毫针,目前多由不锈钢制成,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长短、粗细规格齐全,针细且尖端锋利,针刺时痛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以黄敬伟、韦英才为代表的壮医经筋疗法均采用毫针针刺解结,韦英才等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2.53 寸毫针,选取筋结病灶进针,快进快出,并配合手法和拔罐,总有效率 90.6%;梁树勇等采用毫针行固灶行针法和毫火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0 例,有效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盛国滨等选取301.5寸毫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60例,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使用传统针法。
       现代火针是根据《黄帝内经》燔针劫刺、焠刺方法形成的一种针具,《黄帝内经》对燔针劫刺、焠刺法所使用的针具没有具体说明,但《灵枢·官针》篇提到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故现代使用的火针有师怀堂新九针中金属钨制成的粗火针,也有用毫针、缝衣针和注射器针头作火针。如刘智斌采用师怀堂新九针中的火针治疗膝关节痹证 50 例,并与传统毫针组 50 例对照,有效率分别为 90.0% 86.0%,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刘犇采用毫火针分“筋”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5 例,有效率达 92.5%
       银质针是宣蜇人教授发明的一种治疗软组织病变的针具,是现代温针灸的代表,虽然作者在其著作中并未说明该针具来源于九针,是经筋针刺的工具,但它的适应症属经筋范畴,其理论应源于《内经》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燔针劫刺”。如左同军等采用宣氏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0 例,并和 30 例电针组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6.0% 80.0%,银质针组明显优于电针组;吴曦等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冈下肌综合征 68 例,总有效率 90.0%;王弟红等采用银质针温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0 例,总有效率达 90.7%;张富洪等采用银质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28 例,并与 28 例手法弹拔组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 96.43%71.42%。目前认为银质针可起到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圆利针是古九针之一,现代所用圆利针由不锈钢制成,针身粗细均匀,不像《黄帝内经》描述的大如牦,中身微大。圆利针疗法是以古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具的特殊形态和作用为基础,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理论为指导,对针具形态加以改进,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确立针刺点,运用“合谷刺”针法针刺,从而形成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其适应症属经筋病范畴。如胡超伟等采用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 72 例,痊愈率达 83.3%;李月来采用圆利针松解治疗偏头痛 68 例,有效率 97.1%;张玉和采用圆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痛 150 例,总有效率 1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0 例,总有效率 90.0%,认为圆利针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易推广的特点。
       小针刀是朱汉章教授发明的一种“针灸针”和“手术刀”相融合的针具或刀具,其疗效已得到公认,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朱教授认为针刀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中医针刺与西医外科手术结合的产物,但张义等认为传统针灸学当中已具备了针刀医学的基本内容,可以认为针刀医学既是对现代针灸学的复古,又是对传统针灸学的创新。针刀器械源于九针,是对九针中带刃针具的发展;针刀治疗的理论依据源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是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新学说;针刀松解部位的选择源于《内经》经筋治疗方法“以痛为腧”;针刀治疗操作手法来源于经筋刺法,是对经筋病刺法治疗的发展。所以小针刀应归为经筋针刺的现代针具。陈东煜等认为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为筋膜层病变引起的“横络不通”,采用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 90 例,并设相同例数的传统针灸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4.4%,对照组为 91.1%2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感觉疼痛、活动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刀经筋层松解术可有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另外,目前还有许多用于经筋针刺的针具,如松筋针、刃针、水针刀、勾锋针等,均是在小针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经筋针刺方法的研究
       现代经筋病的针刺方法多沿用《内经》中的针刺法,如焠刺、关刺、恢刺、分刺、合谷刺、报刺等,并在这些刺法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如排刺、透刺、固灶行针法、动刺法等。总之,这些针刺法可分为三类:燔针劫刺、单针多向刺、多针刺。
       燔针劫刺    燔针劫刺是《内经》记载的治疗经筋病最主要的方法,后人的理解有两种,即火针和温针,目前这两种方法在经筋病的治疗中应用均较广泛。如韦英才等采用“燔针劫刺”配合经筋手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58 例,总有效率94.6%,认为火针疗法通过加热的针头,将火热直接导入病灶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使循环加快,代谢旺盛,使受损的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同时,火针携高温直达病灶,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和关节内压随之改善,病灶根除而不易复发。周立武采用钨锰合金所制的中粗火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 55 例,总有效率达 96.4%;聂文彬等采用温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痉挛性肩痛患者 30 例,并设相同例数针灸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起效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温针经筋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痉挛性肩痛,能够显著、快速地缓解疼痛,降低肌张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患者对温针经筋刺法接受程度好,是一种安全的疗法。
       单针多向刺法    现代用于经筋病治疗的单针多向刺法包括动刺疗法、固灶行针法、透刺疗法、关刺、恢刺、合谷刺、报刺、分刺等,都是《黄帝内经》刺法的沿用和发展。
       动针刺法是恢刺法的发展,《灵枢·官针》篇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对于“举之前后”,大部分人理解为上下提插的行针法,还有人认为是针刺后配合关节屈伸活动,故而提出了“动刺疗法”。“动刺疗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实施手法(医动)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和精神活动(患动),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亦有学者认为针刺后活动关节,可以使一部分病变的肌纤维被拉断,从而缓解痉挛和疼痛。张志芬等采用“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 120 例,设传统针法对照,有效率达 98.6%,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武杰等采用运动针刺法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40 例,总有效率 95%,认为运动针刺法有利于持续激发经气,加速病情恢复,调整脏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等作用。
      “固灶行针”法是壮医经筋疗法中的主要针刺方法,是经筋疗法的一大特色,其主要特点是用手指指切固定筋结点,再用毫针针刺筋结,一孔多向刺,以有针感传导为佳。该针法是由《内经》中报刺法发展而来。如韦英才等采用固灶行针法结合推拿、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4 例,与相同例数的传统推拿、针灸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 98.1% 7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采用固灶行针法结合壮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 例,总有效率 89.84%

118

主题

120

回帖

6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5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5: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透刺针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合谷刺、恢刺、直针刺、关刺发展而来,是以同一针作用于两点或多点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属单针多向刺法之一。自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正式提出后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刺法对经筋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如许凯声等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10 例,其中治疗组(经筋组)68 例,对照组(常规直刺或斜刺电针组)42 例,总有效率分别为 98.5%和 90.5%,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后遗症期采用经筋透刺效果更显著。林永荣等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110 例,总有效率 99.0%,认为经筋透刺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另外,关刺、分刺、合谷刺也是目前常用的经筋单针多向刺法。如周立武采用关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65 例,总有效率 95.38%,认为关刺法有舒利筋肉、缓解挛急、强通经络之效。张如祥等采用分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8例,总有效率 100%;闫文采用合谷刺滞针法治疗65例腰背肌筋膜炎 65 例患者,总有效率达 97.0%,此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取穴少,痛苦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多针刺法   经筋多针刺法是指用 2 根或 2 根以上针刺入一个“筋结”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记载有 3 种多针刺法,即傍针刺、齐刺、扬刺。现代临床上多有发展和应用,名称并不统一,如排刺、围刺、对刺、集合刺、丛集刺、交叉刺、纵横刺等。

    《灵枢·官针》篇曰:“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后人对原文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其法是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的两针同用刺法,以加强效果;也有人认为是直刺一针,斜刺一针;还有人认为两针均为斜刺,故而提出了对刺、交叉刺、纵横刺法。总之,这些刺法均是傍针刺的沿用和发展,临床应用其治疗经筋病有很好的效果。王晶采用傍针刺加电法治疗背肌筋膜炎 65 例,方法是于条索状结节处直刺一针,另于近旁斜向加刺一针,使两针体均贯穿结节内,结果显愈率为85.7%;彭长林采用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84 例,结果治愈 56 例,好转 27 例,总有效率为 98.8%,半年后随访 53 例,均未复发。齐刺是在“筋结点”直入一、傍入二的三针刺法,后人只是在直刺还是斜刺上有不同理解。如顾宜宜等采用经筋齐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3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0 例,治疗组方法为在结筋病灶点压痛最明显处直刺一针,针尖刺达骨膜,再在该针旁开 3 分的地方各刺入一针,同样针尖刺达骨膜,对照组用常规取穴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的优等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齐刺法为三针均直刺;马立新等采用齐刺滞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56 例,总有效率 94.7%。具体方法为在肌筋膜病灶点,右手持针呈 15°角平刺进针后,将针身平放,沿肌束长轴缓慢穿过筋结后,将针顺时针方向捻转,缠绕肌纤维直至旋紧为止,人为造成滞针,同样方法在针身旁 0.2~0.3 cm 处左右齐刺两针,可见该齐刺法为三针均斜刺。

       扬刺法是用五根针,在经筋病变部位中心刺一针(主针),然后在主针上下左右距 1 寸至 1.5寸处各刺入一针。该刺法在现代被发展为排刺法、五虎擒羊针法、围刺法、丛刺法等,尤其适用于“筋结”面积较大者。排刺是石学敏教授在古代针法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创立的针刺大法。是在人体某一局部较为密集而排列成行的多针刺法。排刺法多用于治疗经筋病。如袁承龙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电针推拿治疗桡神经麻痹 20 例,总有效率为95.0%;五虎擒羊针法实际就是扬刺法的灵活应用,具体方法是在压痛点中心直刺一针,压痛点四周旁开各 1 寸分别斜刺 1 针,共计 5 针(五虎),所有针尖均指向压痛点(羊);如李新伟等采用五虎擒羊针法合温针灸治疗经筋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扬刺法在现代应用中已不局限于 5 根针,有的只用 4 根针围刺,有的多于 5 根针密集排刺或丛刺,临床上应根据病情灵活应用。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经筋病疗效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针具进行合理的针刺手法。目前经筋针刺的针具在古九针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新的针具,如长圆针、小针刀、银质针等;在针刺手法上主要沿用《黄帝内经》中的针刺法,并提出排刺、固灶行针法、动刺、透刺等新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经筋针刺疗法的内涵,提高了疗效。但现在对经筋针刺的机理研究报道较少,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去阐明经筋针刺治疗疾病的机理,对经筋针刺疗法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也是该疗法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7 03:38 , Processed in 0.47361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