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大 77 岁,最小 28 岁; 病程 1 ~30 天。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确诊。膈肌因受到寒冷刺激、精神刺激、胃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呃声连连,常短促频繁,自己不能控制。严重者妨碍咀嚼与睡眠。 治疗方法:予针刺结合 TDP 胃部照射。针刺取穴: 中脘、公孙( 双侧) 。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针刺,中脘穴直刺 1. 0 ~ 1. 5寸,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公孙穴直刺 0. 5 ~0. 8 寸,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底。公孙穴予电针刺激,输入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胃部 TDP 照射,留针 30 min,1 日 1次。治疗后 3 天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与结果: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愈: 治疗 1 ~3 天,呃逆声完全消失,追访 1 周以后无复发者,23 例占 82. 14% ; 有效: 治疗 1 ~ 3 天,呃逆声明显减轻,但仍有阵发性呃逆存在,继续治疗 1 周症状消失,追访 1周以后偶有发作者,有 5 例占 17. 86%; 无效: 治疗 3 ~ 10天后无变化,或虽然呃逆暂时减轻,但追访 1 周以后仍呃声不减者,无。总有效率为 100%。 呃逆为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古称 “哕”,又称 “哕逆”,特点为轻者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严重的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的顽固性呃逆,妨碍吃饭与睡眠,患者困顿不堪。现代医学多采用解痉剂、降逆止吐剂、镇静剂注射等方法,但临床疗效尚不稳定。总之,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呃逆中医学为 “呃逆”,俗名 “打嗝”。中医学认为呃逆总有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