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5-5-7 17:28 编辑
患者平均年龄(48.3±5.5) 岁; 平均病程(9.5±5.2) 月; 符合以下诊断及纳入标准: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及《妇科疾病诊断标准》制定, 即年龄在45~55 岁的妇女, 以月经失调、潮热汗出为主症, 可伴有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症状, 且改良的 Kupperman 指数评分在 15 分以上者。(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且子宫及双侧卵巢完整, 2 个月内未服用性激素者。既往有精神病史及家族精神病史者、肿瘤患者等排除在外。 治疗方法:埋线治疗 选穴: 三阴交(双),肾俞( 双), 肝俞( 双), 脾俞( 双),关元。操作: 常规消毒后, 用 7 号注射针针头作套管, 28 号 2 寸长的毫针剪去针尖作针芯, 将 000号羊肠线 1.5cm 放入针头内, 后接针芯, 右手持针, 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左手推针芯, 同时右手退针管, 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每周 1 次。 疗效标准:临床疗效采取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评价, 即根据Kupperman 指数评分变化程度为标准判断。临床控制: 积分率变化>80%; 显效: 积分率变化 50%~80%; 有效: 积分率变化 20%~49%; 无效: 积分率<20%。积分率=[(治疗前总积分- 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经治疗,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期。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衡, 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及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组以潮热、抑郁、心烦、失眠等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 以及日益增大的生活、工作压力, 使得本病发病率呈上升并渐有年轻化趋势。西医常采用激素替换疗法控制其症状, 虽疗效尚佳, 但却存在诸如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可能的副作用, 部分患者较难接受。因此, 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 针灸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且不少研究者通过临床及实验观察发现针灸疗法能有效升高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 , 降低促卵泡激素(FSH) 、促黄体激素(LH) 及睾酮的水平。此外, 针刺可以调节生殖内分泌, 提高免疫力, 对更年期衰退的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起综合性调节作用。众多资料均证实了针灸的可靠疗效及起效途径, 且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因而成为本病治疗的一种全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