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5-29 16:12 编辑
单纯性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及细胞数增加导致体内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异常,常有家族肥胖病史。单纯性肥胖在青年中较为常见,西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病因包括有遗传、社会环境、心理及运动等。西医在治疗青年单纯性肥胖上效果较为一般,常采用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控制等,患者不易接受,且效果一般。笔者采用辩证论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研究病例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 ( 1) 诊断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中肥胖标准; ( 2) 患者年龄在 18 ~45 岁; ( 3) 排除因下丘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 ( 4) 无合并心、肝、脑、肾系统功能障碍,非妊娠期妇女; ( 5) 近 3 个月内未接受任何单纯性肥胖治疗; ( 6) 知情同意可坚持完成治疗者。患者年龄( 29. 1 ± 7. 5) 岁; 辨证分型: 胃肠实热型 12 例,脾虚湿阻型 17 例,肝气郁结型 8 例。 治疗方法: ( 1) 辨证取穴: 根据患者肥胖辨证分型取穴,对胃肠实热型患者,取中脘、天枢、大横、水道、气海、上巨虚、下巨虚、胃俞、曲池、足三里; 对脾虚湿阻型,取中脘、天枢、大横、水道、气海、上巨虚、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气海; 对肝气郁结型,取中脘、天枢、大横、水道、气海、上巨虚、太冲、蠡沟、肝俞、支沟、胆俞、阴陵泉、血海。( 2) 针刺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消毒皮肤,选择无菌针灸毫针0. 30 mm × 40 mm,进针得气并辅以实泻虚补手法。补泻后选择双侧天枢、上巨虚连接 G6805-2A 电针治疗仪,并以外科胶布固定后,选择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限。每隔 2 d治疗 1 次,每次治疗 30 min。共治疗 3 个月。 埋线治疗 ( 1) 穴位选择: 选择天枢、足三里、上脘、中脘 4 个穴位并以龙胆紫标记。( 2) 埋线方法: 消毒皮肤后,将 9 号腰穿针针芯后抽约 2 ~3 cm,穿入已消毒 3-0 羊肠线,线长约1 cm。将穴位处皮肤绷紧后快速针刺入皮,得气后推进针芯并将针体后抽,使羊肠线留置于穴位内,退针并以医用胶带固定,次日将胶带取下。每隔15 d 埋线1 次。共治疗6 次。 针刺穴位埋线期间不实施针刺。针刺每隔 2 d治疗 1 次,共治疗 3 个月。埋线治疗共 6 次。 经治疗,37例患者中,治愈15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0%。 中医认为“肥胖……大抵禀素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其病因包括有先天禀赋、过食肥甘、情志不畅、久坐久卧等,多属标实本虚证,常见胃肠实热、肝气郁结或脾虚湿阻三种类型。《素问·水热穴论篇》认为“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针刺中脘、天枢、大横具有健脾益胃、健运中焦的功效,针刺上巨虚具有清肠热的作用。因此选择中脘、天枢、大横、气海、上下巨虚为主穴,并根据患者患者辨证类型选择配穴共同起到理气化湿、清泄腑热、健脾益胃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对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及摄食中枢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促进食物排泄及能量代谢。而穴位埋线是现代中医对传统针刺法的改良,通过埋入羊肠线,对穴位具有较长时间良性刺激作用。可见,中医针刺法或埋线法对于单纯性肥胖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针刺法与埋线法在疗效上的区别尚缺乏对比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