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行养生 于 2015-6-12 15:53 编辑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占颈椎病的20% ~25%。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颈痛、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的时间增多,本病有患病率增加,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亟需探索一种高效、规范化的治疗方法,以期尽快减轻患者的疾苦。为此我们对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CSA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年龄25~75(41.3±12. 6)岁。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TCD检查见椎动脉血流异常,TCD诊断参考《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中曹铁生等所提的正常参考值。 纳入标准:知情同意,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TCD诊断标准并完成相应治疗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排除标准: (1)颈椎病的其他分型; (2)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先天性畸形、结核、肿瘤、感染; (3)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或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针药配合龙氏手法组采用温通膏、龙氏手法结合铍针综合治疗方案。 温通膏结合龙氏手法 施用手法同时,以温通膏为按摩介质涂抹于按摩部位进行操作。整个手法15~20 min完成。疗程: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龙氏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1)对于环、枢关节错位,取仰卧、低枕位,施以仰头摇正法:①放松手法:术者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1~3次。②正骨手法:术者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将患者头仰位,向右仰旋重复活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肌,当右转达最大限度时,术者右手加有限制的右转向上牵引“闪动力”。如法向左方重做一次,复位时,多有“咯得”响声,但无不适感觉。2)对于C2-7关节旋转式错位,取侧卧位,施以低头摇正法:①放松手法:术者立于床头。用指揉法及掌揉捏法,从左肩胛区至左颈达枕乳突区进行放松约3min。②正骨手法:如颈椎左旋错位,右侧卧低头位,术者右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定点”,另一只手托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向左转动,缓慢摇动2~3下,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边旋转边牵提,可听到一串小关节响声。如法左侧卧重做一次。3)对于颈椎曲度变直、反向,施以仰头推正法;对于侧弯侧摆式错位,施以侧向搬按法。 铍针疗法 定位:颈椎脊突旁及肩部痛点。 铍针的规格:50. 5~0. 75 mm,全长5~8 cm,针头长1 cm,针体长4~7 cm,末端扁平带刃,切口为斜口,切口线为0. 5~0. 75 mm。针柄为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5 cm。 治疗时切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以辨别切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定位后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皮肤,根据患者情况行皮下浸润麻醉。医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旁边,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痛点达深筋膜,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对卡压处软组织进行松解,无针感时出针,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进针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病变部位而定,一般1~2 cm,不可深刺。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无菌敷料覆盖并包扎。患者施以龙氏手法后再进行铍针疗法,每5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 针刺治疗 选穴:风池、天柱、百会、颈夹脊穴。操作步骤:患者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诸穴常规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疗程: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2个疗程。 临床疗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治疗后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症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得到改善。从临床疗效来看,56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