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7|回复: 1

舌三针治疗失语症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2

回帖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6
发表于 2015-10-27 17: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医学对失语症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失语症是由于优势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的病变导致的语言表达或者理解障碍,表现为发音和构音正常但是不能言语,肢体运动功能正常但是不能书写,视力正常但不能阅读,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语言。一般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症、失读症这几种。引起失语症的疾病以脑血管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变性、肿瘤等。治疗上许多研究对药物做了大量有意的探索,但是仍以康复为主,目前较新的康复方法有低频脉冲电治疗、经颅磁刺激技术、音乐音调治疗法、语音语义治疗、强制性诱导言语治疗等。虽然新方法逐渐涌现,但仍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其治疗效果不仅与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灶大小、病程、疗程等有关,还与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精神及心理状态有关。因此,失语症的康复是一个需要患者、医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复杂工程。

      祖国医学对失语症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失语症及其与人体发音器官的关系有详细的记载。《灵枢·忧患无言》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户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泻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舌也。”指出了音声形成的横骨为舌所附着,并强调音声的产生和调节与神气密切相关,神气指挥着横骨。可见《内经》时代已初步形成了以神气为根本,舌为主,喉咙、会厌、口唇、悬雍垂、颃颡、横骨为辅的语言发音系统,并强调了神气在发音中的关键作用。与现代医学对构音发音器官的认识十分接近,亦和神经系统在构音发音过程中的中枢主导作用相合。

       至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更是百家争鸣,但归纳起来,主要的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强调外风入中引致失语,如《中藏经》有云“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盖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二脏受风,则舌本强硬而不语也”等。而王履真中风、类中风的提出,更是标志着对中风病因认识由“外因致中”到“内伤积损”转化的重大转折。后随着临床实践的丰富和人们对于中风病认识的深入,“火热论”、“气虚论”、“湿痰论”相继提出;至明清,则着重强调内伤脏腑为本病发病关键。总之,其病机大体可归纳为风、火、瘀、痰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故《类证治裁》云其病机为“:舌为心、脾、肝、肾四经所系,邪中真经,则痰迷闭气道,舌机不掉。”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总结为:“是知声音之病,虽由五脏,而实唯心之神、肺之气、肾之精为之主耳。”可见心、肝、脾、肺、肾五脏均与言语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并在言语发音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而关于失语治疗的记载则是详尽丰富。《灵枢·寒热篇》:“暴喑气哽,取扶突与舌本出血”。《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千金要方·诸风》卷八:“中风失音,不能言语,缓纵不随,先灸天窗五十壮;息火,仍移灸百会五十壮毕,还灸天窗五十壮”。《针灸资生经·口喑哑》卷三:“哑门,治颈项强,舌缓不能言。”《普济方》:“中风语言謇涩…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穴百会…神效,”等。总体来说,针灸治疗选穴当然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祖国医学认为,言语功能的完成需要心(脑)与舌密切配合,直接沟通两者的经脉主要有心、脾、肾三经,其他经络主要通过经筋、经别等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脏腑-经络-官窍”系统,因此大部分取穴是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局部取穴的出现率非常高,这也充分体现了“针向病所”的重要性。

       舌三针治疗失语症的机理

       失语症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难点和重点。近几十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多途径的方法对失语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失语症从理论夯实到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研究更加深入。在众多治疗失语症的针灸方法中,靳三针是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靳三针疗法”属于岭南针灸学派,是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故首席专家靳瑞教授为主创立的一套特色针灸治疗方法。该疗法集针灸临床取穴之精华,三针为主,辨证为辅,每组“三针”均有其特定的治疗范畴,为广大临床医师所采用。其中舌三针是专为治疗失语症而设立的一组穴位,位于咽喉部,其第一针是以拇指横纹压住下颌往后推压,指尖下是穴(也就是上廉泉穴),为舌Ⅰ针;舌Ⅰ针左右各旁开 0.8 寸为舌Ⅱ、舌Ⅲ针。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所致的舌蹇语塞、流涎、吞咽困难,以及儿童脑病所致的语言障碍等所有和言语、吞咽相关的疾病,如各种中风后失语、延髓麻痹、小儿脑病、外伤后失语等,并获得良好的疗效。靳氏舌三针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其理论依据可以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着重近部取穴    从穴位分布来看,上廉泉穴位于颈部正对舌根,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阴维脉交会于此。本穴下部有喉结,内当舌体根部之下,针刺本穴可深达 1.2 寸,针尖直达舌体根部,促进舌体本身的灵活性,故针刺本穴主要治疗舌体运动、感觉障碍,或与舌有关及其舌体本身的疾病,如语言表达障碍、吞咽困难等。正如《灵枢·寒热篇》所云“暴喑气哽,取扶突与舌本出血,舌本,廉泉穴也”。而《素问刺疟论》记载“:舌下两脉者,廉穴泉也”;《医经理解》云“:廉泉,舌根下之左右两廉出泉脉也,又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则廉泉非一穴也”,为靳氏舌三针加取上廉泉左右两穴提供了充分的经典支持。且其通于肾经,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脑为髓海,内藏元神,元神充足则舌体柔软、活动自如。因此,三穴齐用,共奏活舌开窍、通脑醒神、利咽生津之用。临床上可用于急症之口噤不开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障碍。

       与所过经络密切相关    咽喉是多条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和咽喉部相关;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从肺系”,肺系即包括咽喉部;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颈,贯颊”,经过咽喉部;足阳明胃经,“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挟咽”;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阳三焦经“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足少阳胆经“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任脉“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舌三针就位于咽喉部甲状软骨上方,对上述经脉均有调节作用。当然,与心、脾、肾三条经络的关系尤为密切。

       重视局部神经肌肉的作用    局部神经肌肉的分布走行在部分靳三针选穴中相当重要,舌三针就是这其中一组。从现代局部解剖结构来说,靳氏舌三针位于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咽喉部,此处的神经分布较为复杂,主要和后组脑神经之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及其分支有关,如疑核、孤束核、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等,深部有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分布,共同支配咽部肌肉、声带的正常功能,其核上性损害可导致失语等症状发生。舌三针定位于此就是通过刺激舌体根部的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复刺激改变反应阈值,增加神经纤维的激活数量,形成反射,从而对语言中枢受损变性的细胞进行调节,使周围未受损变性的大脑皮层功能进行弥补代偿,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

      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在针刺对各生物因子表达方面,失语症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其中又以脑缺血损伤多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极其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彼此重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细胞凋亡或坏死,使言语中枢受到损伤而导致失语产生。而现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针刺对于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重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降低丙二醛含量,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减少海马 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脑内TNF-αmRNA 等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促进脑功能的重建,并藉此对失语症产生积极地影响。



94

主题

92

回帖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7: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可知,靳氏舌三针治疗失语症无论是传统中医的经典,还是现代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都有据可循,且其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另外,在采用舌三针治疗失语症时,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是很关键的步骤。针刺运动疗法是医生针刺实施手法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和/或精神活动,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潜能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注重治神,其理论来源于人体阴阳整体平衡。《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窦汉卿在《标幽赋》中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靳瑞教授的“治神九字”更是对《内经》治神思想的全面阐述和丰富。针刺运动疗法就是根据人这个有机整体脏腑相关、形神合一、经络相连的关系,运用其自身的调节功能,以针刺的静,配合局部的动,动静结合,阴阳相济,调节人体的阴阳并使之趋于平衡。舌三针治疗失语症时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即在针刺舌三针得气后适当与患者交谈,或者让患者自己数数、说话等,以增强舌肌活动能力、促进经气流通,对重新恢复言语功能大有裨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4-19 09:09 , Processed in 0.57362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