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10-29 17:01 编辑
患者年龄最小48个月,最大74个月,平均(61±8)个月,符合以下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精神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6岁;自愿参加本试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针刺、头穴留针训练疗法3个月者。(3)排除及脱落标准:针刺过程中家属不能配合者;治疗不足1个疗程者;试验中自行退出者。
中医辨证分型:基本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良。辨证分型:①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型:筋骨萎软,懒以动作,反应迟钝,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弱,尺脉尤甚;②心血不足、神失所养型:神情呆滞,兼见面黄少华,或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发稀黄等,舌淡红、苔少,脉缓弱;③心肾两虚、神志失养型:神情默默,举止粗鲁,学习困难,成绩低劣,接受教育能力差,但生活尚能勉强自理,舌淡红、苔薄,脉细软;④痰浊蒙蔽、心窍失灵型:动作不由自主,或肢体强硬,或吞咽困难,自流痰涎,喉间痰鸣,舌淡红、苔腻,脉滑。
精神发育迟缓(mentalretardation,MR)是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developmentaldisability),又称智力低下。目前现代医学界对于MR患儿的治疗仍未找到一种确实可行的特效方法,除了对某些病因比较清楚的代谢、内分泌病引起的,可以早期诊断,根据病因对因治疗外,那些病因尚未明确的,只能对症治疗,如伴随癫痫者给予抗癫痫治疗、有注意力缺陷者应用利他林治疗等。总体来说,西医学对MR患儿的治疗只能侧重于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帮助患儿掌握简单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对症处理。20年来,笔者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脑病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成果已经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和推广。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和认知知觉障碍训练,以靳三针头穴(弱智四项: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留针配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的方法治疗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法:头穴留针训练组
(1)针刺:主穴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 针 (神 庭 和本神),脑三针(脑户和脑空),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一针,其前后各1寸分别为第二、三针),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足智针[涌泉、泉中(趾端至足跟后缘连线中点)、泉中内(平泉中穴向内旁开0.8寸)]。随证配穴: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配太冲、太溪;心血不足、神失所养者配三阴交、足三里;心肾两虚、神志失养者配大陵、照海;痰浊蒙蔽、心窍失灵者配丰隆、开四关(太冲、合谷)。操作:患儿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mm×25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采用捻转进针法,头部穴位平刺,进针约15~20mm,四肢部穴位直刺,进针约5~20mm,每15分钟捻转行针1次,根据“补虚泻实”原则行提插补泻手法,第2次捻转行针后(即30min后)拔出四肢部针,继续留头穴针刺,由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认知知觉障碍训练,训练30min完成后全部出针(头穴共留针1h)。
(2)训练方法: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由儿童医院康复科专业人员根据患儿韦氏智力测试及综合能力测评(PEP-3)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课程,并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综合训练,如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比较差,则重点提高其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认知水平比较低下,则提高其事物概念知识,促进认知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差,则改善其看图说话等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每节课30min。
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6天,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
典型病例:患儿,男,5岁5个月,因“发现语言发育迟缓”于2013年11月18日来我科就诊。刻下症:叫名反应可,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差,听指令能力差,查WISC结果:FIQ:69,VIQ:47,PIQ:98,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明显分离;并见神情默默,学习接受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欠佳,舌淡红、苔薄,脉细软。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轻度),中医辨证为心肾两虚、神志失养型。选取主穴(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结合配穴(大陵、照海),按头穴留针训练组方法治疗3个月,于2014年2月22日复诊,主动语言明显增多,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与人交流改善,复查WISC结果:FIQ:86,VIQ:68,PIQ:108,智力水平明显提高,已不符合精神发育迟缓诊断标准。故家长结束治疗,表示自行在家教育;半年后随访,家长表示患儿已于幼儿园就读,可适应,老师反映其表现可。
中医对精神发育迟缓的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没有“精神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名称,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发育迟缓(MR)可以辨证为“五迟”或“五软”病,证型以“先天不足,脑窍瘀阻”为主,与心、脾、肾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主神明”,肾主骨藏精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思藏意,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先天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心脾气血亏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
现代医学对精神发育迟缓的认识
现代医学将精神发育迟缓病因主要归结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精神发育迟缓是由多种先后天因素,如遗传、代谢障碍、颅内出血、窒息缺氧、高热抽搐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脑,引起脑组织发育迟缓、功能低下而表现出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言语障碍、肢体软弱、抽搐、流涎等症状。目前西药治疗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何种西药治疗都不能代替教育训练,教育和训练是比药物更为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头针治疗精神发育迟缓的作用机制
中医认为该病是脑髓不足或失养所致。脑是精髓汇聚之处,元神所居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本草纲目》也强调:“脑为元神之府”;清朝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这都说明了人的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十四经脉均直接或间接到达头部,头部是经络的中枢,头为诸阳之会。精神发育迟缓病位在脑,在中医理论中属心神病变,而神的各种表现都与脑有关。无论是何种证型,头针都可以通过调节头部经络、激活大脑皮质的功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激活神经再生细胞的增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多等众多机制,改善MR患儿大脑的实质及功能状况。本研究头穴留针主要选用靳三针穴组中的“弱智四项”,包括四神穴、智三针、脑三针、双颞三针。四神针位于巅顶,在百会穴前后左右4个方向上,前后两针位于督脉,左右二针则位于膀胱经,两经均入络于脑,与四神聪比较,其在脑部的投影范围更大,作用更强,有补脑升阳之效;智三针即神庭、双本神穴,是与神相关的穴位,《淮南子·精神训》言“神者,智之渊也”,可见智力来源于神,且三穴皆为脑神之藏居之所,针刺能调节神志,改善智力;颞三针在头两侧,为少阳经交汇循行区域,又是颞叶皮层投射区,与学习记忆相关,针刺颞三针可以鼓舞少阳生发之机,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可促进智力的提高;脑三针,即是脑户和脑空,位于脑后小脑投影部,有协调肢体平衡运动的作用。
头穴留针同步结合认知训练治疗MR患儿的可行性分析
靳三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故首席教授、脑病专家靳瑞所创,既往靳三针在治疗小儿脑病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技术”认定为指定推广科研成果和中医适宜诊疗技术项目,并予以全国性的推广。本研究采取头穴留针配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的方法,一是留头部针不会妨碍对患儿实施的训练;二是中医认为MR病位在脑,在中医理论中属心神病变,而神的各种表现都与脑有关,头为诸阳之会,是经气汇聚的重要部位,所以选用头部穴位留针;三是虽然有很多学者发现针刺配合行为训练疗效较好,但都是先针刺后训练或是先训练后针刺,并没有将针刺与行为训练有效地结合。本研究为求做到真正的针刺与行为训练相结合,在行为训练的同时给予头穴留针,以刺激经络,调整脏腑之精气,疏通经络,协调机体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调整患儿大脑的异常病理状态。
关于疗效与智力结果的关系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头穴留针训练与针刺后训练3个月后,IQ值对比差异显著,说明二者均可以明显地提高MR患儿的智商,但头穴留针配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提高患儿操作智商及全智商方面疗效更为显著。同时研究发现,不同治疗方法对于MR的各分项测验量表分的提高也不一致。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MR患儿,其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知觉的感知能力均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