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均为康复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排除标准:明显脊髓压迫症状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5.7岁;病程24 d-10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腰椎疾患,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绝大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或治愈。 方法:常规治疗+腹针治疗 常规推拿治疗运用按、捏、拿、滚、扳等手法在患者腰腿部操作,按压穴位,放松肌肉,再做适当的腰腿被动活动,斜扳腰,整个过程约20 min。 腹针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腹针治疗。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配穴取: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水沟、印堂,病程较长者加气穴,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四满,合并下肢痛者加气旁(气旁开0.5寸)。患侧外陵、下风湿点(气海穴旁开2.5寸),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32号毫针穴位直刺。对于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较长,但未及脏腑或其邪在奏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奏里的病,针刺人部(即深刺);轻慢提插(补多泻少)不捻转的手法;分3步进行,①候气:进针后停留3-5 min。②行气:候气后再轻慢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③催气:再隔5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久病患者可在神闻穴施以灸法。留针30 min ,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a。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功能测评: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疗效。改善率为l00%时为康复,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经治疗,30例患者中,康复7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24%,总有效率为94%。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关键在于腰椎间盘在不同诱因作用下向各方向突出,从而压迫相应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引起局部水肿,炎性渗出,继则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及椎间盘本身蛋白多糖、胶原蛋白等代谢障碍等。而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症”、“腰腿痛”范畴,辨证多与脾肾精血亏虚、督脉失养有关,加之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扑挫伤,以致脉络闭阻,气血失和,不痛则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