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5|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足内翻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3-3 16: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3-3 16:56 编辑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中风后足内翻,不仅引起外观畸形,更严重影响平衡、行走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常规治疗及功能训练的效果欠佳,故笔者采取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经临床对照研究,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医院住院患者,为已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后足内翻患者 50 例,其中脑梗死 40 例,脑出血 10 例。年龄最大为 76 岁,最小 40 岁; 病程最长 6 个月,最短15 天。
       中医诊断标准: ①中风病参照1986 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②半身不遂患肢有足内翻。西医诊断标准:①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②偏瘫肢有足内翻。
      治疗方法: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疗法配合头针疗法治疗
      针刺方法: 选取规格为 0. 30 mm ×40 mm 的毫针,选用直刺的手法。取患侧肢体,针刺部位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足外翻经筋结点位于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起点,腓骨小头前下方; 屈踝经筋结点位于腓骨短肌终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上 1 寸。选用 KWD - 808Ⅱ型脉冲电针仪进行电针治疗,将导线同侧上下连接,电针正极连接肢体近端,负极连接肢体远端,通以疏波,每次留针时间为30 min,使足向外翻动,电流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头皮针采用《头皮针穴名称标准化国际方案》,顶颞前斜线是在头顶部及头侧部,从前神聪至颞部悬厘引一斜线; 顶中线是在头顶部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选用 28 号 1.5 寸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快速刺入头皮下,针尖与头皮呈 30°夹角,捻转速度每 200 次/min,持续捻转 2 ~ 3 min,留针 30 min,间断行手法 2次。治疗组每周针刺 6 天,休息 1 天,4 周为 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 效评定: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 基本痊愈: 足内翻体征消失,主动活动及感觉恢复正常,基本达生理曲度; 好转: 足内翻基本恢复,主动活动较前明显改善,但未达生理曲度; 无效: 治疗前后体征及主动活动、生理曲度均无明显变化。
       经治疗,2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具有联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十二经筋在循行的过程中具有结、聚的特点,结聚处即为经筋结点,多位于肌腹两端的肌腱处。经筋为病,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且多数为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从中医经典理论和神经肌肉恢复的角度现代医学对筋脉拘急的论述经过综合分析,证明了经筋理论对现代针灸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采用头皮针的治疗方法,可以加强了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作用,促进了功能重组,使相应的临床障碍得到改善。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6: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足内翻是中风后偏瘫步态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足内翻是由于下肢肌张力增高,肢体内侧拘急,外侧迟缓而引起的。治疗时应以兴奋拮抗肌,抑制优势肌、痉挛肌群来达到调节肌张力的平衡。笔者充分利用针刺经筋结点的优势,通过刺激肌腱结合处可以观察到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产生收缩,痉挛劣势侧肌张力得到增强,间接拮抗抑制胫后肌及小腿三头肌的痉挛作用,形成张力新的平衡,从而纠正了足内翻的异常模式。故在临床治疗中笔者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可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提高肌纤维的兴奋性,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兴奋主缩肌并抑制拮抗肌,从而寻求肌肉活动的平衡。临床观察证明,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 能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异常模式得到明显改善,加快恢复进程,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3 01:02 , Processed in 0.61403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