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2|回复: 1

灸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6-16 16: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6-16 16:16 编辑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腹痛及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的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20%,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后及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缺乏统一的机理研究认识,治疗多为针对某病机选择药物。脐疗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为中医外治的特色疗法。其采用药灸结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适应证广的特点。本文选取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脐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泄泻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而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患者均为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美国胃肠病学年会上正式公布的IBSRomeⅢ诊断标准,IBS 诊断标准为在最近 3 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 d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 2 个或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排便频率的改变;③粪便性状的改变。在诊断前 6 个月出现症状,最近 3 个月症状发作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脾气虚型泄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3 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年第 1 版)中的泄泻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制定。①主症为大便时溏时泄,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舌质淡。②次症为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 2 项;或主症 1 项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脾气虚型泄泻。
      纳入标准:①符合 IBS 腹泻型诊断标准;②腹泻出现的频率至少为每星期 2 d;③符合脾气虚证诊断标准;④年龄在 18 岁至 60 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未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 18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者;②大便带脓血和/或黏液,疑为肿瘤、痢疾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妇女妊娠期;⑤对脐疗药物过敏者;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治疗者;⑦已接受其他治疗,可影响本研究的效应评分检测者。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主要由白术、山药、茯苓、丁香、五倍子等组成,混合超微粉碎,密封备用。
       操作方法:先以温开水调面粉成圆饼状(直径约 8 cm,厚约2 m),面饼的周边高出 1 cm,面饼中间挖一圆孔,大小略大于患者脐孔(直径约 2 cm),备用。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进行艾炷的手工制作,先将艾绒搓成大小适合的艾团,夹在左手拇食指腹之间,食指要在上,拇指要在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将艾团向内向左挤压,即可将圆形艾团压缩成上尖下平之三棱形艾炷,随做随用。做成的艾炷直径约2 cm,高约 2 cm,以燃烧 20 min 为宜。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将面圈置于脐部,使肚脐与面圈的孔对齐,然后取上述药末适量(约 8~10 g),将肚脐塞满、塞实,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炷。待艾炷完全燃尽,更换艾炷。连续施灸 6 壮,约 2 h。施灸结束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 d 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每星期治疗 2 次,4 星期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随访 1 个月。
       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机理初探
       从解剖部位探讨脐疗作用机制
       脐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与脐的解剖学基础及脐疗的作用机理密切相关。脐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后的闭合处,表层角质层最薄,屏蔽作用最弱,且表皮下无脂肪组织,下有动脉静脉分支及静脉网,并受第 10 肋间神经的前支支配且邻近腹部的主要神经丛及神经节,这些特点使脐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最有利于药物渗透入血液。同时,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例脐疗药物中配有芳香走窜类药物,如丁香通经走络,补脾类药物如白术、山药,药物借助艾灸的热力作用于脐部,通过经络联系调整脾及大小肠的功能状态,改善脾虚泄泻症状,从而达到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进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何静曾证明脐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药物敷贴于脐部,不断刺激脐部皮肤,使局部皮肤上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作用,激发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增强人体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作用
        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主要与脾、大肠、小肠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脐可以通过经络与脾、大肠、小肠相联系,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说明脾与脐是相通的,另外冲脉挟脐上行,而脾经之公孙穴通于冲脉,也说明了脾与脐的密切关系。《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说明脐部可以反映脾脏的疾病,同时也可以治疗脾脏的疾病。从现代解剖学看,脐之深部直接与大肠连接,《灵枢·肠胃》:“迥肠当脐。”《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说明大肠的病变在脐部均有特定的腧穴反应。《灵枢·肠胃》:“小肠后附脊,左环迥周迭积,其注于迥肠者,外附于脐上。”脐属任脉,《奇经八脉考》:任脉“会手太阳于中脘”,督脉“贯脐中央”,会手太阳于大椎,且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通于督脉,故脐与小肠腑、小肠经相通。由此可见,脐与脾、大肠、小肠皆密切相关,通过灸脐可以疏通经络,健脾以培养后天之气,调大肠以恢复其传导之功,理小肠以助其泌别清浊,且脐下为人体元气之所在,温灸脐部可以培固元气以养后天。
       药物作用
        观察组所用药物主要为白术、五倍子、丁香、冰片等。白术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药性论》认为白术可“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开宝本草》:“白术……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水止……暖胃,消谷,嗜食。”《药性赋》:“白术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五倍子可涩肠止泻,《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本草纲目》认为:“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丁香可温中散寒止痛,《药性论》:“治冷气腹痛”;冰片可开窍、止痛,本研究主要用其通经走络,携诸药直达病所,增加药物的渗透吸收。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6: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脐疗防治疾病的临床研究是当今社会重大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7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脐疗,作为中医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其不仅具备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许多优点与特色,更是在应用上有着深厚的临床积淀与长远的推广价值。根据近 20 年来中医临床报道,脐疗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170多种疾病的治疗,涉及病例7万余例,总有效率达 95.25%。脐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学易会,尤其适合在社区、基层及农村推广使用。脐疗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疗法的杰出代表,其绿色环保,无副反应,今后必将在全世界人类的健康事业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3 17:52 , Processed in 0.3393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