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6|回复: 1

股内收肌损伤的浮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2

回帖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6
发表于 2015-7-1 16: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内收肌损伤,无论是急性起病还是慢性损伤都属于身体软组织损伤后的炎性反应。此病多因髋部过度外展、下肢踢、抬腿过度牵拉,引起股内收肌急性损伤,或者是患者长时间伏案不正确的坐姿弯腰工作,造成阔筋膜张肌、股内收肌群及其相关筋膜持续性的牵拉,形成劳损性炎性反应。急性损伤者在运动员中患病率较高,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笔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股内收肌损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患者年龄8~52岁;病程1天~5年。损伤以外伤为主,急性损伤者45例,慢性损伤者16例,临床表现为患者跛行,伤处可见肌群痉挛、粗涨、瘀斑,大腿根部内侧疼痛,并向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及小腿内侧放射。按压大腿内侧时,同侧耻骨结节处疼痛明显。大腿外展、曲、伸运动时疼痛加重。16例患者在大腿内侧扪及强硬肿块或条索状结节。
       临床表现:患者均有髓关节外展位损伤或劳损史,跛行,伤处可见肌群痉挛、肿胀、瘀斑,耻骨上支或股内收肌外压痛明显,有异样之隆起,或在大腿内侧扪及强硬肿块或条索状结节,髓关节内收抗阻试验(+),另外x线摄片可帮助排除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疾患。
       治疗方法:在距离疼痛部位2—3寸的上、下、左、右处,任选1处作为进针点(常取上、下处),局部常规消毒后,手持2寸或2.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并沿纵向或横向将毫针平贴于皮下,针尖直对病灶。进针时可见毫针所过之皮肤微微隆起。患者无酸麻胀痛或稍有轻微疼痛的感觉。若病痛部位局限,取1个进针点即可,若范围较大可并排或多方位取几个进针点。浮针进针后用胶布将散露于外的部分针体和针柄固定,然后让患者活动病痛局部。通常固定2—3小时,最长6~7小时。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压痛呈阴性,生理活动正常,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压痛明显减轻,生理活动明显改善,功能基本恢复;好转: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机体活动时仍有疼痛,功能改善;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变化。
       浮针治疗股内收肌损伤,治愈42例(69.7%),显效10例(17.6%),好转6例(7.8%),无效3例(4.9%),总有效率95.1%。
       病案举例:黄某,男,22岁,运动员。患者2天前训练时急转、急停过猛,致右大腿内侧剧烈疼痛,行动困难,自服止痛药、外用跌打油涂擦和消炎止痛膏外敷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右大腿内侧仍疼痛难忍,并向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及小腿内侧放射,伤处可见肌群痉挛、粗涨、瘀斑。耻骨上支或股内收肌外压痛明显,髋关节内收抗阻试验(+)。骨盆x线摄片检查无异常,无骨折骨裂。拟诊为右大腿内收肌群急性损伤。给予浮针治疗,在疼痛部位约3寸取上、下、左、右4点,局部常规消毒后,将2.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沿纵向或横向将毫针平贴于皮下,针尖直对病灶。进针后用胶布将散露于外的部分针体和针柄固定,然后让患者活动病痛局部,固定2~3小时。3次为1疗程,每天1次。2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局部压痛及痉挛状态解除,嘱其继续休息7天,痊愈。
       髋部过度外展、反复牵拉股内收肌群是其损伤的主要病因。引起无形之气郁滞而聚。气本无形,郁滞而聚,聚则似有形而无实质,气机不通之处,外无形肿,痛无定处。气滞导致血瘀,血有形,形伤肿,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故肿痛并见。浮针是一种新型的在病痛部位周围皮下进针的针刺疗法,进针点虽不在痛点而在其周围,但其针尖正对痛点并接近痛点,行于皮下可疏利经脉,调节气血运行而缓解疼痛。《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于十二经脉的散布部位,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浮针通过刺激皮部,使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各经络脏腑的功能得到调整,使全身气血运行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


94

主题

92

回帖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16: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内收肌损伤是软组织损伤、修复与机体免疫力、局部血液循环等因素有关。针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肿痛的作用。现代生理学表明,皮肤上的某一点在大脑皮层上有相对应的代表点。张亚平认为可能与低级中枢的神经调节有关,也可能与脊髓节段分布相关,或者是通过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产生压电与反压电效应而起作用。因此,浮针疗法所产生的刺激可能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调节相应神经节段的内脏兴奋与抑制过程。也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提高中枢神经递质的浓度,降低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和消炎物质的浓度而减轻症状。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用皮肤的排泄功能,增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使肿痛迅速消除,损伤软组织得到较快修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7:06 , Processed in 0.52605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