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0|回复: 1

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埋线治疗

[复制链接]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发表于 2015-7-8 15: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养生堂 于 2015-7-8 15:30 编辑

       肝硬化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早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这种由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而引起的胃肠道在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及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又称为肝性胃肠功能障碍,其中以胃肠运动障碍表现最为突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二者反过来可加重肝硬化,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因此,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不可忽视。其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临床上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所以能够有一种安全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意义重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着眼于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故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以期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住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等胃动力障碍症状。重度腹水,血清白蛋白<25 g·L-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者除外。

      诊断标准: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重度腹水,血清白蛋白<25 g·L-1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合并上消化道溃疡者;合并肝昏迷者。

       治疗方法:药物组

       基础治疗(保肝、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口服西沙比利片,每次一片,饭前 30 min 服用,每天3 次,4 周为一疗程。

       埋线组:基础治疗+埋线治疗,取穴: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操作:穴位局部用碘酒常规消毒,把4 号羊肠线剪短至 0 . 5cm 备用,用无菌眼科镊(1 1 镊)将羊肠线穿进7 号一次性针头后,刺入穴位。中脘直刺达肌层注入肠线,如遇腹部明显胀满者则行平刺手法;背部穴位肝俞、脾俞斜向脊柱方向;足三里垂直刺入至肌层有酸胀的针感后注入肠线。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针芯由毫针剪成平头改成),把针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止血,血止后创口无需做任何处理,即完成 1 次操作,羊肠线不得露出皮肤。每周埋线 1 次,4 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4

       消化不良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积分降低>80%;有效:症状积分降低>50%;无效:症状积分降低≤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经治疗,30例患者中,良好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肝硬化胃动力障碍可有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痛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极大地影响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胃肠动力障碍,纳食减少,消化吸收障碍,有毒物质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延长,重吸收增加,不利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甚至可促进其恶化。改善肝硬化胃动力障碍,不仅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减缓肝硬化进程,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治疗首先要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进一步可以通过药物、针灸、胃电起搏等措施促进胃的排空,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患者病机多属于木郁克土、肝气犯胃所致的肝郁脾虚、胃气不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应以健脾疏肝、理气和胃为治疗原则。针刺对肝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穴位的特异性起到了重要的治疗作用。为达到健脾疏肝、理气和胃的治疗原则,所以选取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为治疗本病的穴位处方。其中,肝俞为肝之背俞穴,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两穴合用共凑健脾疏肝、行气解郁之用;中脘为腑会又是胃之募穴,可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可壮人身之元阳,健脾益气。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足三里对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性,《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补三里以温胃中”;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胸中瘀血稽满,胁隔痛不能久立,膝痿痛,三里主之”。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足三里对消化系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且能有效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上诸穴合用可以起到健脾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除了穴位的特异性之外,针刺及穴位埋线的特殊效应在治疗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首先,针刺疗法具有调整阴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功效;可以促进、改善肝脏机能状态,增强肝细胞的机能活动。卓廉士等研究认为电针能促使肝脏、血清和肠道中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升高,使肝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使肝内细胞外基质增生减少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穴位埋线是针灸的改良与延伸,寓粗针透穴、放血、穴位注射、组织疗法于一体,具有“长刺激、久留针”的治疗效果,可避免长期针刺对局部的不良刺激和反应。羊肠线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及其组织疗法效应,又可起到长期续效作用,由于肠线长期持续刺激穴位,可提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具有止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调整的作用。因此,穴位埋线可以在针刺发挥效应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治疗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证实,埋线组和西药组治疗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症状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治疗后患者上腹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厌食等症状可见明显好转,埋线组总有效率为 90%,明显好于西药组;并且埋线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治疗后其胃电节律改善明显,而且未见副反应产生,说明穴位埋线能在短期内改善肝硬化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节律。以上结果提示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本病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中的优势,今后应对其起效原理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及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12:46 , Processed in 0.28892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