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堂 于 2015-7-8 15:35 编辑
慢性棘上韧带损伤是腰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所形成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笔者采用铍针配合传统点穴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年龄16~67岁,病例中,胸椎棘上疼痛者81例,腰椎棘上疼痛者15例,胸、腰椎棘上疼痛合并者45例,胸椎5、6棘突多见,胸12腰1椎棘突次之,腰椎棘突少见。腰背部有外伤史和劳损史;疼痛为钝痛或针刺样痛,轻者酸痛,重者不能仰卧,弯腰或低头时加重,疼痛可向棘旁扩散;在棘突可触及一梭形肿块,质地硬;胸腰椎CR摄片未见骨质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铍针配合传统点穴法疗法。
铍针疗法铍针规格为长0.6mm×50 m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铍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程序:定位,消毒,进针,松解,出针。①定位,消毒: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颈、胸、腰向前弯屈),诉有明显疼痛处,医者先用右手拇指指尖按压最痛点,在棘突或棘突上、下两端,触诊找到体表压痛点后,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压痕,注意十字压痕的交叉点对准压痛点的中心,或用紫药水做出标记,因棘上韧带位置较浅,痛点亦较表浅,稍按压后即感明显疼痛。用碘伏或酒精-碘酒-酒精常规消毒皮肤,以标记为中心螺旋向外,其范围略大于治疗的操作范围2倍。②铍针进针,松解,出针: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5%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在标记处注射一皮丘,铍针刀口线与脊椎纵轴平行从注射点刺入,深度达棘突顶部骨面,先在压痛点处数次点刺,然后将针体倾斜45°,在疼痛棘突的上缘或下缘,行纵行剥离,刀下如遇韧性硬结,则纵行切开后出针。用棉花签压住针孔2min,以防针孔出血,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以防感染。
传统点穴法 传统点穴手法施治过程中要做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直达病灶部位及周围。患者俯卧位,术者以右手拇指指腹在针孔点周围由轻而重作点按2~3min,再在痛点两侧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右拇指在棘突左侧,右食、中二指在棘突右侧),在痛点棘间上下各2个棘突及棘突旁作点按2~3min,此时患者腰背疼痛减轻或缓解。嘱患者卧床休息5~10min,每周1次,2~4次为一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缓解:疼痛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著:疼痛基本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进步:疼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弯腰时仍有痛感。无效:疼痛无减轻,活动无改善。
经治疗,78例患者中,治愈54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