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5|回复: 1

全息理论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发表于 2015-7-10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色疗法 于 2015-7-10 16:06 编辑

          什么是全息理论,局部是整休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整体之象。这是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描述这种规律的理论通常被称之为“全息理论”。全息理论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基本含义是:生物和人体很象一幅全息照片,其每一局部是整体的缩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与整休相似的像。

         部分与整休存在的全息关系,部分含有整体的信息,因此,可以从部分认识整休,从小系统认识大系统,相反,也可以从整休认识部分,从大系统认识小系统。这种方法称为全息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关注。自古以来中医学已不自觉地大量应用了全息理论和方法,本文对此作扼要阐述。

         全息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面诊中的应用《黄帝内经》载:“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一颐先赤。”从此论述中可以看出,祖国医学“有诸内必形于外’,从外断其内的诊断原则。这是应用全息方法的最早记载。

        在脉舌诊中的应用     寸口部划分为寸关尺。并定出左寸对应心和小肠,左关对应肝胆,左尺对应肾和膀胱,右寸对应肺和小肠,右关对应脾胃,右尺对应命门和膀胱。《医宗金鉴》中进一步明确了将脉诊部位分为前、中、后正好与人休的上、中、下三部发生全息对应关系。

        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在外科学中,全息方法主要用于辨证施治。如局部硬结者当理气、肉芽水肿者当利湿、疮面塌陷者当补气、络脉不通者当活血、内溃至骨者当补益元阳。以通过局部病灶窥全身气血阴阳之失调。

       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如耳针疗法,在一只耳朵上,可找到形如胚胎倒形的耳穴约二百个,其与全身脏腑四肢的对应排布相当有规律。此外各种局部针法如头针、面针、鼻针、手针、足针、腕踝针等均是全息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体穴中背俞穴和募穴都有全息色彩,可视其为背针和腹针两大系统。1981年张颖清教授在研究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后发表生物全息律。把微针系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一无限多,即机体的每一局部器官(相时独立的部分)、每一块骨骼都可能诊治全身疾患。

         在推拿学中的应用点穴法对腰背痛、头痛、四肢疼痛的治疗,一经点穴后这类疼痛大多缓解或消失,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在其他诊法中的应用    1.望全目    祖国医学将目的各部组织与脏腑功能相应的关系概括为“五轮学说”:目内眦和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睛(即现代医学称之为虹膜)属肝,称为风轮,白珠属肺,称为气轮,瞳仁属肾,称为水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根据目的不同部位出现的异常形态、颜色,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2.望黑睛(虹膜)称为虹膜诊断法。此法于上世纪末首先由匈牙利外科医师冯·热克寨利(Yon  Rcczeh)所发明。他发现一只脚爪折断的鸟,其一只眼内有一斑点,从而认为爪与眼虹膜有关。以后经许多学者研究,现已发现每只眼睛有160个与全身不同部位相对应,从而发展成为虹膜诊断学。

        3.望指甲    就人的十指甲来说,它同样也是人体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样也包含着全身的信息。有趣的是,当把五指拼拢,对掌空握,十指甲相对的时候,便会发现:血气符号群在十个指甲上的分布,恰象一个五官俱全,身躯呈蜷缩状的类似胎儿的缩影。它以指甲近端为背侧,远端为腹侧,以拇指甲为头颈,食指甲为胸、背,中指甲为腹、腰,脏腑器官基本各居其中,它的手、肘在食指甲,臀、膝在无名指甲,足、踝在小指甲,并且两侧对称。从而证明,十指指甲也含有人体的全部信息,故也可称之为全息图。这一发现证明了张颖清提出的全息生物学理论是正确的。

        全息理论的科学签础

         哲学墓础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曾说过:“哲学是科学之母”。正是哲学的创造性思维,使他创立了《相对论》,带来了自然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科学世界远景和思维方法。哲学史上,人们不但很早认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也很早认识整体通过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小系统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小系统映现系统的整体。这是全息理论的哲学基础。

         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一切系统的整体信息贮存于各相对独立的部分之中,整体信息对部分起控制作用;部分信息不但体现整体信息,而且也对整体起调节作用,人体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贮存着人休的整休信息,具有对应全身各部位的穴位,第二掌骨侧压痛点诊断病位和针刺该压痛点可以对全身功能起调整作用,达到治病目的。这是部分对整体的反作用,可称为全息反馈。这一事实说明,在机体的部分和整体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人体是一个全息系统,人体结构常以“全息方式”反映到我们的头脑中来,我们又常以全息方法认识人体结构。全息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人体结构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全息形态学墓础    全息形态学认为,多细胞生物体的每一相对独立部分(全息元)的形态特征,形态分布形式其在整休上相关的部位相似程度较大或相同,是整休的缩影。简述之,多细胞生物体的每一相对独立部分的形态构造模式是整体形态构造模式的缩影。利用这一原理观察那些司空见惯的事实,如人手指、脚趾的数目就赋予了新的意义。

   

86

主题

84

回帖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5: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色疗法 于 2015-7-10 16:05 编辑

       全息病理学墓础    在生物体,主体和所有的全息元都共同生活于相似的内环境之中。当内环境异常使主休某一部位(如肝脏)发生病理反应时,处于较高级上并与整体具有较高全息相关的各全息元的对应部位(如耳廓肝穴) 必然也会发生某些可以检测到的病理反应(如出现结节,痛阈降低.电阻降低等)。这是因为整体肝脏和耳廓肝穴的细胞群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它们会对其共同生活于其中的同样的内环境异常发生相似病理反应。在人体,在各全息元的各全息对应部位之间,以及这些部位与主体的全息对应部位之间,可能有以中枢为中介的较为直接的神经联系。

      全息医学墓础    人体由于某种病因发生A物质缺乏,并在生物化学组成相似的细胞群中形成A物质缺乏传导。这种缺乏是在一定阈值内,并由于机体内部的反馈机制、免疫系统的保护,A物质缺乏得到及时补充而不罹病。当A物质缺乏达到一定阈值,反馈系统、免疫系统失灵,A物质缺乏得不到补充,就可形成病灶,其它与A物质化学组成相似的各部位也由于A物质缺乏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形成穴位压痛点,电良导点等疾病反应点。这就是出现在疾病部位相应的穴位上可以用压痛点或良导点来诊病的机制。

      在针刺治疗的实践中,往往会起到针到病除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在1次针刺诱导下,A物质大量产生并补充给病灶部位,从而恢复了正常功能,但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多次针刺或几个疗程,才能使A物质得到补足,疾病才能痊愈。

      全息生理学基础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增长、出血和脱落的变化,但若因手术等原因而使子宫内膜异位于腹腔,则会造成周期性的腹腔出血,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这一事实说明生化基础相同的细胞不论生存在什么部位,其化学感受性仍相同。构成这种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主要在于胞膜表面的受体。正是由于载有共同受体的细胞群遍布了全身每一个脏器,才构成体表器官和内脏间的广泛而有特定意义的联系。这也许就是局部能成为整体缩影的物质基础。

       胚胎学墓础:因为任何部分的体细胞都有与受精卵或原初细胞相同的一整套基因,所以,处于向着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胚胎一一全息胚就不只限于哺乳动物的子宫中,而是在机体的任何部分都存在着。全息胚在生物休上是广泛分布着的.这样的理论称之为泛胚论.泛胚论可概述为: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胚胎。全息胚在生物体上是广泛分布着的;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的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个息胚。多细胞生物休的全息胚有三种特殊情况:1.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2.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整体本身,3.能发育成新整体的全息胚,这三种全息胚称为特殊全息胚。除这三种特殊全息胚以外,则为一般的全息胚,如一只耳朵,一个节肢等均为一般的全息胚。这些全息胚是司空见惯了的,但我们却从未认识到这些结构单位的胚性,即这些结构单位是处于向着新整体发育着的某个阶段上。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的穴位群,与整体各部位呈相关分布,使第二掌骨节肢象是整体的缩形或倒且的胚胎,包含着整体各部位的病理生理信息,故张颖清将第二掌骨节肢这样的单位称之为全息胚。其定义为:全息胚是生物体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全息胚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的边界,在全息胚内部又有着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完整性。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使生物休的任何体细胞都具有与初受精卵或起始细胞相同的一整套羞因,故体细胞都有潜在发育成新整体的能力。由于体细胞在动植物个体天然培养基上的自主发育,才使全息胚休现出整体缩形胚胎性质。这祥将生物体上相对独立的部分命名为全息胚,就不仅是一个比喻意义_七的名称问题,而且是一个有真实意义的实质问题了。

       全息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对于人体全息现象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早在周朝前后,已广泛应用望诊察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


       在祖国医学中,全息诊病方法应用如此广泛,是因为没有延用解剖学。医生不得不竭尽全力搜寻人休外表的各种信息,并据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转归和药物的疗效.

      意义:全息理论在医学中最重要的价值,是有可能导致一次理论上的革命。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的治疗技术和理论都在不断地发展粉,但自明清温病学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医理论进展缓慢。如耳针疗法、指甲诊病、虹膜诊断法等不仅用五行学说不能比附,甚至用作为中医理论核心的经络脏腑学说也难以作出圆满解释,因此理论上的革新是不可避免的。

      山东大学生物学家张颖清教授以开拓性的研究,独创性的发现,提出了理论生物学方面的全新理论,为全息生物学这一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发明了生物全息诊疗法,这一方法简便易学,疗效较高,也可治疗80多种疾病。他提出的全息生物学理论一一泛胚论、全息胚学说、泛控论以及针刺疗法和针刺麻醉的生物泛控论原理,为生物全息诊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医的某些诊断治疗方法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之上。


      全息理论认为,穴位是与特定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而经络则是化学成份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的连续。关于经络的研究,几百年来解剖学家手术刀下艰难地寻觅,始终未能发现经络的存在,其原因是由于穴位、经络是在生物化学水平上的分化,而不是解剖水平的分化。全息理论对穴位和经络的实质这一古老而重大的科学难题作出了新的科学解释。由中国人发现的这一古老而又有重大医学价值的治疗手段的理论解释,在等待二千多年后,又由巾国人作出合理的解释,无疑是有历史意义和重大科学价值的,并有可能导致中医学一次理论上的革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3 23:26 , Processed in 0.32890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