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0|回复: 1

靳三针疗法配合五音调式干预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复制链接]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发表于 2015-7-10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海拾贝 于 2015-7-10 16:09 编辑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不但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且一部分还伴有语言、认知、心理等多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困难,使其发生生活和社会适应性的障碍,难以独立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恢复治疗,是制约患者整体康复的重要因素。针灸目前被公认是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本课题采用靳三针加大陵穴配合五音调式干预治疗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内科住院或门诊的脑中风患者,年龄 40 ~75 岁; 病程最短 7 天,最长 127 天。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与统计手册 4 版( DSM - IV) 中的轻中度神经认知损害研究用标准和根据 2006年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组提出的标准及相关研究结果修改制定: ①以记忆障碍为主诉,且有知情者证实者; ②客观检查有轻中度神经认知损害的证据;③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 ④其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的减退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⑤中风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19 分、≤27 分入组。
      ( 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拟定。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全部病例经颅脑 CT 或 MRI 扫描确诊为脑卒中。③病程在 1 个月 ~ 1年内; ④入组时患者及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⑤年龄40 ~ 75 岁; ⑥小学文化以上; ⑦新发脑血管病证据。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其他颅内占位病史、脑炎病史、癫痫病史,精神病史,合并其它身心疾病等。②认知检查前近 1 个月服用精神科药物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性疾病和严重糖尿病,大量饮酒、滥用药物及恶性肿瘤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重度患者和首次评估不能完成者。⑤经知情同意而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均予剔除。
       治疗方法:患者基础治疗均采用中风后一般治疗及基础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此外,所有患者都进行靳三针加大陵穴针刺治疗。
       靳三针加大陵穴五音调式干预组
        取穴: 颞三针取病灶侧,位置: 耳尖直上发际上 2 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 1 寸为第二、第三针。针法: 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 1. 2 ~1. 5 寸。四神针,位置: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 5。针法: 针尖向外方斜刺 0. 8 ~ 1寸。加双侧大陵穴,针法: 直刺 0. 2 ~ 0. 3 寸。选用环球牌0. 30mm × 25mm 毫针。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同时配带耳机听音乐( 采用中医五行音乐光盘治疗。作曲: 石峰,中国著名养生音乐开拓人和著名作曲家; 中医顾问: 郝万山; 演奏:中央音乐学院民团) ,每日 1 次,每次 30min,每星期 5 次,星期六、日休息。共针 15 次、30 次后分别统计疗效。
       常见五音调式辨证分型: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和我科自拟分型:①肝气郁结: 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胸部满闷,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见急躁易怒,口苦而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选用角调: 为春音,本调条畅平和,助人入眠,有促进体内气机宣发和舒展的作用。②肝郁脾虚: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肋胁胀满,思虑过度,多疑善忧,善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月经不调,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选用宫调: 为长夏音,本调悠扬谐和,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功能。③肝胆湿热: 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郁闷不舒,失眠多梦,肋胁满闷,口苦纳呆,恶呕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选用羽调: 为冬音,属水,本调柔和透彻,发人遐想,启迪心灵,有清利肝胆之功效。
       在欣赏各调的曲目时,需放松心情,宁心定志,并且声音要中正平和,相互谐调,声音过大就会使心志摇荡,太小则无法充盈心志,声音大小必须适中,绵绵存意,静心聆听,方能起到怡情养神的作用。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同时进行 MMSE 评分。显效: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MMSE 分值>27 或增加5 分以上; 有效: 临床症状部分好转,MMSE 分值增加 1 ~4 分。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MMSE 分值不增加。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中医学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素问·调经论》曰: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逆乱、瘀血并走于上是中风发病的机理。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其属于“呆病”“痴呆”“健忘”等范畴。《类证治裁》指出: “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本草备要》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 《丹溪心法》认为: “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无论气虚、气逆,均可导致瘀血内停,脉道阻滞,气血不能濡养肢体或瘀血随气逆于上,蒙闭清窍则中风而发。中风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脑,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明失用,或痰蒙清窍,神明无主。
       醒脑的目的在于复神,神复则可发挥其导气的作用,从而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会于头,头部是脏腑和经络之气血汇聚之处,颞部为头部血管神经最丰富部位,又是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之处,内属于胆,与肝相表里。针刺颞部穴位有疏通经络气血,加强头部血流之作用。靳三针法以从醒脑入手,颞三针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遺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脑动脉硬化,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头穴可反射性增加皮质的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促进皮质的功能恢复。头穴也能促进病变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重建功能活动的神经通路。四神针位于头之颠顶,治疗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大陵穴,心之包穴,有醒神养心通气血之功。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音调式干预: 根据中医传统的五音理论与五脏五行的关系,选择曲目进行治疗。把歌、哭、呼、笑、呻( 宫、商、角、徵、羽) 与脾、肺、肝、心、肾相对应。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 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凝; 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 徵音抑扬咏趣,通调血脉,抖擞精神; 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五音特点分别为: 木声长而高,水声沉而低,土声浊而重,火声高而尖,金声响而强。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可以健运脏腑、调理气血、舒畅情志,从而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是声波使机体各器官的振动系统产生有益共振,并激发神经的兴奋部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心理学实验表明,音乐属于良性刺激,可唤发起好的情绪,如喜欢、愉悦、欣快、安全感、满足感、荣誉感等。《史记·乐书》提出: “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畅精神而和正心”。许多古代文献也论述了音乐养身保健和调养情志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进行观察,醒脑的针刺联合五音调式干预,除了有针刺的调节作用外,还有系统地运用音乐的特性,协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可有效缓解躯体的紧张、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情绪症状。本课题研究结果肯定了针刺和音乐双重刺激的临床疗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的含量偏少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多中心的大样本的 RCT 试验,将会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更强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4-19 08:57 , Processed in 0.72708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