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2|回复: 2

正骨结合火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发表于 2015-7-11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7-11 16:51 编辑

      梨状肌综合征系因梨状肌伤、痉挛、 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 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是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上孔有臀上动、 静脉和臀上神经穿过, 下孔有臀下动、静脉、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穿过。因此, 当梨状肌发生痉挛、 变性与增粗时, 即可造成梨状肌上、下二孔狭窄, 进而使上述的神经及血管受压并产生反应性神经炎。

      下肢的屈、伸、展、旋活动均对梨状肌有影响。因此,下肢过度伸展、屈曲、内收、内旋均会损伤梨状肌。 突然由蹲位变直立位也会伤及梨状肌。肩扛重物行走可使梨状肌负担加重梨状肌损伤。另有研究报道: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异常也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好发因素: 坐骨神经全部由梨状肌下缘穿出者为正常型,约占71.7%;坐骨神经干在未穿出骨盆前即分为二支, 一支由梨状肌中间穿出,另一支由肌下缘穿出, 19.3%; 坐骨神经一支由梨状肌上缘穿出,另一支由肌下缘穿出, 占5.7%;坐骨神经仍为一支, 全部由梨状肌中间穿出, 占3.3%。 梨状肌综合征好发于梨状肌解剖位置畸形的病人,且多以腓总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毫火针配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的梨状,年龄35~62 岁, 平均46 岁;病程半个月 ~3 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 月1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1) 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 “刀割样” “烧灼样” 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 跛行或不能行走。(2)多为中老年人,一般有外伤或受凉史。(3)臀部梨状肌处压痛明显, 并可触及条索样硬结, 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 60°后疼痛减轻, 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 常见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及跟腱反射改变等。(4)X线片排除髋关节骨性病变。(5) 与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区分。

      中医诊断标准:(1)气滞血瘀型,主症: 臀部疼痛如锥, 拒按, 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 动则痛甚, 夜不能眠, 舌暗红苔黄,脉弦。 (2) 风寒湿痹型, 主症:臀部疼痛,屈伸受限。 偏寒者得寒痛甚, 肢体发凉, 畏冷,舌淡苔腻,脉沉紧。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 舌淡苔白腻, 脉濡缓。(3)湿热痹阻型,主症:臀部灼痛, 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7-11 16:51 编辑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经腰椎及骨盆X线或CT检查, 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和股骨头病变患者。 (3) 无肿瘤、 结核等骨病变。(4)已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病例标准:(1)经腰椎及骨盆X线或CT检查, 明确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和股骨头病变患者。(2) 有肿瘤、 结核等骨病变者。 (3)妊娠和哺乳妇女。 (4) 合并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5) 精神病患者及不能接受、配合毫火针正骨治疗者。


       治疗方法:采用毫火针结合新医正骨疗法。


       毫火针:次髎、 环跳、 委中、 阳陵泉穴,使用汉医牌针灸针0.30mm ×50mm,不锈钢毫针进行操作。 用 75%的医用乙醇穴位常规消毒,酒精灯上烧红针尖部约 15mm,以与皮肤呈 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穴位, 进针 15 ~25mm。留针30min,期间不做提插捻转, 每日 1 次,10 日为 1 疗程,共治两个疗程。


       新医正骨疗法:腰椎关节调整,患者骑跨坐在正骨椅上, 双脚自然固定。 术者坐于患者背后,面向患者。 以腰椎棘突左偏为例, 左手臂从患者左腋下穿过,手掌向下扶在患者颈后向左侧扭转, 转到最大角度时加力下压。 右手拇指顶按在偏歪棘突左侧,同时向右顶推。 感到偏歪的棘突随“咔嗒” 的弹响声回复, 手法结束。


       骶髂关节调整:患者骑坐在正骨椅上,双脚自然分开固定。 术者坐于患者背后, 以右侧骶髂关节错位为例,左手臂从患者左腋下穿过, 手掌向下扶在患者颈后向左侧扭转, 转到最大角度时加力下压。右手手掌托住右侧坐骨结节随患者扭转动作向前上方推动, 听到骨关节弹响声或手掌感觉有坐骨结节跳动感为手法成功。


      隔两日1次, 10 日为1 疗程,共治两个疗程。



137

主题

145

回帖

77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6: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臀腿痛消失, 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 臀腿痛消失, 梨状肌压痛减轻, 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未愈: 症状体征无改善。
      经治疗,60例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0%。

      火针的记载始于 《灵枢• 经筋》提出 “刺燔针取痹”; “刺者, 刺寒急也”; “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明确了火针适用于寒痹证候。《伤寒论》使火针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伤寒脉浮, 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复加烧针者, 四逆汤主之” 。 “伤寒脉浮, 医者以火迫劫之, 亡阳, 必惊狂。 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 火逆下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针灸甲乙经》不仅延续了火针对寒证、 痹症的运用, 而且注意到火针的应用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 “故用针者,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矣”。现代火针的运用在古代火针的基础上得以发扬。 贺普仁教授创立的火针疗法在治疗 “痹证” 范围的疾病,有着起效快,疗效显著,不易复发,而且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本次的科研,以毫火针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将针刺和热灸治法相结合, 增强活血化瘀, 疏通经脉的治疗作用, 而且刺到痉挛的肌肉筋膜组织, 能够起到小针刀松解黏连, 释放肌张力的作用; 再者良性的烧灼刺激能迅速激发肌体免疫系统, 增强肌体抗炎能力。 笔者用毫火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缓解肌肉痉挛, 消除肌肉肿胀, 改善肌肉血液循环, 恢复神经正常的传导功能等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新医正骨疗法在研习冯天有教授创立的新医正骨手法基础上借助脊柱生物力学关系的并来调整错位的腰椎关节和骶髂关节。 “手摸心会”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恢复脊柱和骨盆的内外平衡,缓解骶1、 2 神经根或因骶丛的刺激和压迫, 松弛痉挛紧张的梨状肌, 使肌肉抗牵拉和急剧收缩的能力得到加强。 临床应用能快速有效的缓解腰腿疼痛, 改善腰椎和髋关节的活动功能。
      在本课题中应用毫火针、 新医正骨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该疗法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0:14 , Processed in 0.1962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