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5-7-11 16:58 编辑
患者均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43. 7岁;病程5 d~17年;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者492例;颈部外伤史34例,颈部感受风寒46例。572例均做摄颈椎X线片检查,其中117例做颈椎MRI检查,结合临床专科检查诊断颈型颈椎病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交感型颈椎病24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混合型颈椎病96例。 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②多发于40岁以上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的中年人,如长期低头工作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视觉障碍,颈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引颈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⑤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体后缘唇样改变,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等;颈椎CT或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变形等。 排除标准①年龄>65岁;②颈椎结核、肿瘤、骨折、骨质疏松、脱位等骨质病变;③胸廓出口狭窄综合征、梅尼埃病、颅内动脉硬化、多发性硬化、后颅凹肿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疾病及推拿禁忌症。 治疗方法:电脑牵引 使用天津市博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BD-2000微电脑颈椎治疗仪。患者取坐位,用枕颌牵引带固定患者头部,治疗方式选择“B组”,牵引力设置一般以患者体质量(kg)的1/7~1/5为基准, 1 kg =9. 81牛顿(N),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进行加减,总计时设置为15 min,牵引保持时间设置为0. 1min,松弛力设置为10~20N,松弛时间设置为0. 1 min。 定位旋转复位法①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先行点按、揉搓等分筋、理筋手法于颈肩部软组织10min,以缓解肌痉挛。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床边,医者以摩法、前臂按揉法、拨法放松背部骶棘肌5 min,再以掌按法整复胸椎小关节。③患者坐位,医者先用拇指在颈椎棘突两侧触诊,待摸清颈椎棘突偏歪的部位和方向后,用与患者棘突偏歪方向同侧的拇指推顶住偏歪的棘突为支点,另一臂的肘部抱住患者头部,让患者头前屈,将头向患侧旋到最大限度时,嘱其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用肘向上托起头部,同时推顶偏歪棘突的拇指轻推偏歪的棘突,常听到一声“卡咯”的清脆复位声,拇指下有棘突移动感,再以同法施于下一椎体的另一侧棘突,触诊颈椎两侧局部压痛减轻或消失,证明手法成功。④复位后再以旋推法、擦法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2 min。本手法于牵引后治疗,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勿用蛮力,幅度应在颈椎生理活动范围内,以免发生意外。 铍针疗法 在肩胛提肌附着点、枕外隆突、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颈椎横突、棘间、棘突两侧选择明显压痛点。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拇、示指捏住针柄,另手拇、示指用无菌干棉球捏住针体,针尖对准压痛点中心,双手骤然向下用力,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至深筋膜层后,行多点式或线式松解。完成松解后,用持针棉球压住进针点,快速出针,持续按压进针点5 min,用医用胶布固定棉球, 24h内保持进针点干燥清洁。 疗程 电脑牵引、定位旋转复位法每日1次, 14次为1个疗程;铍针疗法每周1次, 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 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未愈:症状无改善。 本组572例,治愈397例,占69. 41%;好转154例,占26. 92%;未愈21例,占3. 67%;总有效率96. 33%。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依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等。导致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寰枢关节紊乱、颈椎后关节紊乱、颈椎不稳定、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骨质增生致孔径变窄、神经根或椎动脉周围软组织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等,这些病因均可直接压迫或刺激相关组织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