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4|回复: 1

浮针疗法配以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1

回帖

77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5
发表于 2015-7-15 16: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7-15 16:07 编辑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针灸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常见原因。患者疼痛明显,复发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可造成很大影响,临床上非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且主要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笔者采用浮针配以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40.8岁;病程2-5.2年,平均9.6个月;有腰部外伤史者54例,无任何诱因者106例;单纯腰痛36例,腰腿痛皆有者110例,单纯腿痛34例;腰脊柱侧弯22例,前屈受限112例,后伸受限98例,感觉障碍者78例,肌力减退者5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45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1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14例。

        160例患者均行常规腰骶椎DRCTMRI或腰椎脊髓造影检查,其中L3~4椎间盘突出者12例,L4~5椎间盘突出者64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62例,多个椎间盘突出者22例,单侧椎间盘突出113例,双侧椎间盘突出2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5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照症状、体征、影像检查相结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无重大内科疾病;(3)年龄小于65岁;(4)病人同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腰椎滑脱等所致腰腿痛;(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脱出或游离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及有手术指征者;(3)全身情况差,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5)年龄大于65岁者;(6)正在接受其它镇痛药进行治疗者;(7)孕娠或哺乳期妇女;(8)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

       病例脱落标准1)由于不良反应引起不适要求退出试验;(2)因治疗过程中不合作或失访治疗的病人;(3)观察期间患者出现内科疾患体质明显下降者;(4)受试者违背临床方案;(5)发生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

       治疗方法:浮针治疗  令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疼痛部位,找准病灶压痛点,做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在距离痛点上、下6~7cm处进针,针尖对准痛点,尽量快速透皮,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达到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做匀柔平稳扫散,约3~5分钟后取出钢针蕊,留置软套管于皮下,软套管与相应经络循行路线及皮部分布一致,外用无菌棉球及胶布固定,约24小时后出针,2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

      针刺组   针刺治疗:取穴:肾俞、气海俞、突出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操作:令患者侧卧位,皮肤常规消毒,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直刺。腰臀部穴位进针后使针感下传,轻微刺激1~2次,采用平补泻手法,每5分钟运针1次,留针30分钟,1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均配以肌力训练,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

      背肌锻炼:患者俯卧位,腹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后伸→抬起头及肩部→胸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向后方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位,保持5~6S,休息5S后继续,如此重复10次,每天锻炼2遍,锻炼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意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及疼痛加重为宜。

      腹肌锻炼:患者仰卧位,腰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前伸寅抬起头及肩部寅背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寅向上方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位,保持5~6S,休息5S后继续,锻炼频率同前。10天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40

主题

141

回帖

77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7-15 16:05 编辑

   
      观察指标  1)疼痛改善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条10cm长尺子测量疼痛,治疗前患者疼痛均视为10分,治疗后让病人按照与治疗前疼痛程度相比,在尺子上标出自己疼痛程度评分,以疼痛改善评定疗效。疼痛改善度=(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显效:疼痛改善度>60%;有效:疼痛改善度在30%-60%;无效:疼痛改善度<30%。

       2)腰椎活动度:正常标准: 前屈90°,后伸30°,左、右各侧屈20°-30°,旋转活动无障碍。


       腰椎活动度采用四级评分法: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重度异常:2分;引起完全功能障碍:3分。记录治疗前后分数。

       3)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每次治疗前测量并记录患肢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正常:2分;30°~70°:1分;小于30度:0分。

       4)治疗结束后1月、9月访视患者,对相关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分。


       5)综合疗效:参照胡氏标准。优:腰腿痛消失,疼痛改善度>60%,腰椎活动度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能正常生活和工作;良:腰腿痛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度在30%-60%,腰椎活动度轻度异常,直腿抬高30°~70°,生活和工作无影响;可:腰腿痛减轻,疼痛改善度<30%,腰椎活动度重度异常,直腿抬高30°~70°,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差:腰腿痛减轻,疼痛改善度<30%,腰椎完全功能障碍,直腿抬高小于30°,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腰腿痛反复发作。

      经治疗1个月后,61例患者中,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治疗9个月后,优56例,良13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86.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腰痛”、“痹症”范畴,当由风寒、湿邪侵袭,或跌仆损伤,瘀血内停,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致病。对于该病应早诊断,早期系统治疗。

       早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应力对病变椎间盘的刺激、降低椎间盘的压力,促使突出物的有效回纳,以利椎间盘破裂口的修复,降低复发率;腰背肌、腹肌锻炼,增加了腰椎后、前方的力量,从而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和降低腰椎的负荷,预防或缓解神经根与硬脊膜的粘连,改善腰椎功能。

       浮针是一种非手术疗法,它继承中医针灸中九针中员针、镵针、锋针、毫针浅刺理论,结合现代关于针灸学的机理研究而发展形成,它作用限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皮肤关系密切。《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因此皮部就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部所在。将浮针置于痛点周围皮下,可振奋皮部之经气,从而推动体内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刺激皮部可循经感传至十二经脉。根据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等解剖特点,临床上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现L4、L5、S1神经根受压,L4、L5、S1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及皮部分布相吻合,临床上将浮针置于患者痛点治疗,可循经感传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三条经脉,等同于针刺的疗效,而留置24小时,持续的刺激,加强调节上述三条经脉中痹阻经脉气血,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筋脉濡润,正气逐步增强,将体内的病邪从皮肤驱除,达到病愈目的。正气恢复,经络通畅,阴阳平衡,卫外坚固,有效抵御外邪入侵,从而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

      现代研究认为浮针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兴奋中枢镇痛系统,从而减轻疼痛程度;可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调节,可有效消除周围组织及神经的水肿、炎症,进一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最终减轻病情,使机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降低复发率。

       本研究发现,浮针配以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浮针比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有远期疗效保证,复发率低,浮针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治疗时不影响活动,疗效持久,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疗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0:55 , Processed in 0.25470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