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5|回复: 2

全息穴位的分布律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5-7-20 16: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7-20 16:13 编辑

1973,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这一微针系统的新穴在第二掌骨侧分布的结果,使这一节肢恰象整个人休的成比例的缩小。我并发现,人体任何一个节肢一一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这样的微针系统,任一节肢的新穴都遵循着与上述第二掌骨侧相同的分布规律。我称其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经络规律揭示了同类穴位的连续排布,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则揭示了同样的穴位分布形式在机体不同部分的重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规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是生物全息律的证据之一,也是生物全息律在医学临床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

人体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穴位群.如果我们以各穴位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它们的分布形式恰与其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1)



1第二掌骨侧的穴位群概图


整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部分,从而在第二掌骨侧对应着这些无数部分的穴位也是无数的,1仅是一个概图,所示的仅是其中典型的六个穴位。我们可以根据这六个穴位的位置和第二掌骨侧是整体的缩影这一原则,来确定其余穴位的位置。如颈穴,就在头穴略偏向肺穴处;脐周穴在胃穴和腰穴之间,等等。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一、方法

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而坐或立.测试者用右手托看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2)


2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时的按压方法
按压穴位时,须按图2姿势,测试者以左手拇指尖在图!所示的穴位上,向图1的垂直于纸平面的方向上加动按压,并略带揉的动作.按照图1,从头穴开始,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逐穴揉压1、3次,当患者某穴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的感觉,应稍用力揉压或按压,这时患者会发生躲避反应,面部可能出现咧嘴、皱眉等表情,则称此穴为压痛点。如果某穴是压痛点,则说明:1.此穴所对应的整体上的同名部位或器官,或这一部位或器官所处的横截面上的其他部位或器官有病。如肺穴压痛,则胸或肺、心、背、食道、两胁有病。胃穴压痛,则有病.腰穴压痛,则腰或小腹、肾、子宫、膀胱有病。这可称为部位对应原则;2.与此穴所对应的脏腑密切相关的部位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说明肺有病外,还可以推断相关的皮、牙齿有病;肝穴压痛除说明肝有病外,还可以推断眼有病;腰穴压痛除说明肾有病外,还可以推断耳有病等等,即遵循脏腑所主部位或器官的规律,这可称之脏腑所主对应原则;3.左手第二掌骨侧压痛较右手重,表明在整体是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反之亦然。这可称为同侧对应原则。而哪一穴不是压痛点,则此穴对应的整体上的相应部位无病,第二掌骨侧无压痛点则表示整体的各部位均无病.初学者可在已知疾病的病人身上进行试验,这样反复体会,很快就会掌握按压力大小的分寸。



自1973年以来,我用第二掌骨侧速诊法诊断2074例,其中男1067例,女1007例,最小3岁,最大69岁.诊断准确的共计1939例,准确率为93.5%。



诊断准确的标准:在病人第二掌骨侧按压后,指出其在整体上哪一部位有病.然后,再问病人这一部位是否有自觉症状.住院病人可对照病历.主诉或病历记载与我诊断相符的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体会:凡在全身疾病定位比较确定的病,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在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的病,则压痛穴位亦不确定,准确率低.此法只能定有无病及病之部位或器官,而不能更细地确定病之种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6: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7-20 16:14 编辑



    三、典型病例



    孙X X,男,22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不知道病人任何病变的情况下,按压双手第二掌骨侧,腰穴压痛十分明显,我指出其腰、肾有病。然后再看病历.病历摘录如下:“查体:血压140/98毫米汞柱,贫血貌,无浮肿。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1-2 /低。血色素8克%。尿素氮持续升高,现54毫克%,酚红排泄试验、尿浓缩稀释试验、内生肌配清除率均不正常.诊断:慢性肾炎高血压型,尿毒症前期.”



    第二掌骨侧疗法



    第二掌骨侧穴位群的意义不仅在于不问病而可知病位,更重要的是遵照古人“以痛为俞”的原则,可以在这些穴位上针刺或按摩,以治疗相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一、方法



    取穴方法与前述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取穴法相同.按部位对应原则(如:肺有病针肺穴)、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如:眼病针肝穴)、同侧对应原则(如:左侧病针左侧穴)取穴.通常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针双手的第二掌骨侧的各一穴,或在此二穴上按摩。



    1.针刺法    针沿着第二掌骨的挠侧边缘刺入第二掌骨的手心一侧,即按照图1手的姿势,垂直于纸平面的方向进针,头穴则斜刺进针到痛点,用1寸针,针刺深度8分.针刺之前先按穴位图并用指压法找准压痛感最强的点,然后在此压痛点进针.针入后如无强针感,则须将针尖稍许变换一下方向(不必拔出针),以探寻针感最强的点。当找到针感最强的点后,留针约45分钟.其间要每隔5 -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一下或几下,以重新探寻针感最强的点。如果针感始终很强,留针期间可不必再动针。这样,在整个针刺过程中,持续保持着最强的针感。用此法通常不必捻转刺激。最强的针感—得气感不是靠捻转刺激得到,而是靠找准穴位得到。一般在5 -10分钟(也有一些病例是进针1分钟后),患部就会特异地出现发热、出汗、舒服等感觉,有时在患部也会出现麻、胀、痛、凉等感觉,但以出现热感为多。如肝区病,针肝穴,则会在肝区有热感,而在其他部位则无此感;而中腹病,针脐周穴,则中腹有热感,在其他部位则无此感;腰病,针腰穴,则腰部有热感,在其他部位则无此感.而热感的出现往往是疗效较佳的讯号。



    2.按摩法    在第二掌骨侧与疾病部位相关的穴位上按摩,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按摩为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或揉动,揉压要有力,以在穴位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胀、重、酸感为宜.每次按摩约3 -6分钟.



    3.晕针处理   同常规方法.



    4.疗程    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休息2 - 3天后再继续第二疗程。



    5.体会    左右两手同时针刺或在一侧用针均可,以“少针但不靠捻转而得强针感”疗效较佳。因人体是一个反馈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凋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从较多的方向输入信息,显然会分散整体对单个信息的响应,从而减弱针刺的疗效。



适应症    为通常针灸疗法的适应症。



我用第二掌骨侧疗法治疗针灸适应症145例,其中男100例,女45例,最小3岁,最大69岁。.痊愈92例,有效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6%。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痊愈而无复发的;有效:症状减轻,有进步;无效:疗效不明显.



三、典型病例



    王XX,女,25岁,社员。主诉:胸闷三天,不能深呼吸,轻微咳嗽,胸憋



气,不能仰卧.测其双手第二掌骨侧,肺穴压痛.于时间9:10进针,胸部即发热,9:50起针,胸闷已解,并可深呼吸,也可仰卧.痊愈.



殷x,男,55岁,医师。于1980年患肝炎(曾住院治疗)后,一直肝区疼痛,经常服止痛药如索密痛、元胡止痛片等。1982年6月28日中午午休后,肝区疼痛加剧。当即在第二掌骨侧肝穴进行自我按摩3-5分钟,疼痛当即消失,下午正常上班.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第二掌骨侧不同于人类已知的其他微针系统,它不是一个特殊的部位或器官,如耳、面、鼻、足。第二掌骨节肢是人体的一个一般的节肢。这样,就理所当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人体的任一节肢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相同的穴位排布规律呢?




1973年,我对许多患者作了反复的测试,从而发现,全身的任一节肢(如短的指骨或长的股骨)都存在着与第二掌骨侧同样的穴位分布规律.并且,每二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的(图3),因主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横截面,从而在每一节肢都可以有无数的对应点,图3与图1一样,也仅标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点,其他穴位可以据此类推.



因为每一节肢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把这一新的穴位分布规律称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并作如下表述:



1.人体任一节肢或任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新穴,如果以整体上相关部位或器官(即能反映和治疗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新穴排布的结果恰象是整体在这一部分的成比例的缩小。



2.在整个人休,每二节肢(或相对独立的部分)相联部位的新穴总是对应着在整体上相距最远的两极,如图3所示肘关节附近的头穴和足穴。



那么,过去已被人发现的耳针、鼻针、面针、足针等穴位分布规律就被包括在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之中,从而成为这一普遍规律的一些特例了,同时也成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的证据.



为了证明这一规律的存在,我对1710例患者进行了测试,其中男774例,女936例.被测节肢为各较大节肢:第二掌骨侧,挠尺骨节肢,肚骨节肢,胫腓骨节肢,股骨节肢,部分病例还测了指骨节肢和其他掌骨节肢.在1710例中,用于压痛点法诊断疾病和疾病部位的准确率为92.3%(表3 ),



特别是第二掌侧的六位群,易于记忆,使用方便.这一套穴位不仅可为临床医生所掌握,且易为一般人所掌握.在旅途、在工作或劳动场所发病,而一时又无医无药,或预感到某种老病要发作而身边又没有医生,这时,在第二掌骨侧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自我按摩,可起到自我治疗的作用.当然,还应进一步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显然使人类已知穴位的总数大大地增加了。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揭示了人体各相对独立的部分,存在着与人体整休各部分有着相同排布规律的生理学上相关的点。这显然具有生物学价值.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6: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7-20 16:19 编辑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3 23:06 , Processed in 0.26617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