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5|回复: 1

平衡针疗法的镇痛效果研究

[复制链接]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发表于 2015-7-28 15: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海拾贝 于 2015-7-28 15:59 编辑

       体感诱发电位是指通过刺激外周躯体感觉神经所诱发的自外周、脊髓到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通过这种无损伤的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在头皮记录到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而且可以在体外记录到外周神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等深部结构的生物电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相应神经轴不同水平的传导功能与机能状态,并提供有关神经传导功能的精确定量信息。有文献表明: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延长,说明躯体运动或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下降;波幅降低则与大脑皮层同步放电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平衡针是王文远教授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全新的针刺方法,强调人体的自我平衡修复功能,通过针刺反应点以达到对病变部位的治疗、镇痛作用,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其针对各种疼痛的疗效,尤其是急性疼痛的即刻缓解效果。本实验通过观测健康成人体感诱发电位的P40 N45 P60 N75四个波的潜伏期、波幅的变化,试图从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平衡针即时镇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平衡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快速疗效的产生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健康成年人20(20-30岁,性别不限、身高160-180 cm,身体健康,近期无疼痛病史及感觉障碍病史)

      主要实验仪器,针具:美国产Nicolet Viking Quest 12. 0版本诱发电位仪;毫针0. 35 mm,长25mm (1),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制。

      实验方法和过程:体感诱发电位检测

        采用美国产Nicolet Viking Quest 12.0版本诱发电位仪。实验在周围环境安静,装有屏蔽室的电生理实验室内完成,室温控制在20 -25 。检测时患者取卧位,按脑电图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由于头部大小和形状人各不同,故采用百分数表示距离,即以10%20%来计算电极安放位置),参考电极: (FPz)鼻根上10%处额极中点;记录导联: (Cz-Pz)大脑皮层顶部一额部(Cz’为Cz正中后2 cm, CzFPz40%处,PzCz20%),皮肤电阻小于5 Ω ,刺激电极波宽O.lms,频率1/s,刺激电极置于内踝后2-3 cm内侧胫后神经相对应之皮肤处,刺激强度以受试者痛感明确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微微抽动为准,记录参数为分析时程(潜伏时)100 ms,频带宽度30-1500 Hz即低频30Hz、高频1500 Hz范围(为检出清晰真实的SEP图形)。叠加500次,通过叠加将SEP从各种背景电活动中分离出来。

         分别观测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后5 min,针刺后10 min皮层痛觉诱发电位P40, N45, P60, N75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

       治疗方案:平衡针取穴原则为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踝痛穴。针刺踝痛穴(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旁开1 cm ),针刺方法为:先在施针处常规消毒,继以华佗牌281寸一次性针灸针从踝痛穴进针,针尖平刺2-3 mm,单向捻转至滞针,不留针,至出现向手指或上臂放射的触电感,即出针。

       实验结果:潜伏期变化

   P40潜伏期变化:针刺即刻的P40潜伏期较针前有明显延长,针刺后5 min与针刺后10 minP40潜伏期较即刻有明显缩短。

   N45潜伏期变化:针刺即刻的N45潜伏期较针前有明显延长,针刺后5 min与针刺后10 minN45潜伏期较即刻有明显缩短。

   P60潜伏期变化:针刺即刻和针刺后10 min的潜伏期均较针前有明显延长,,针刺后5 minP60潜伏期较即刻有明显缩短。

    N75潜伏期变化:针刺即刻的N75潜伏期较针前有明显延长,针刺后5 min与针刺后10 minN75潜伏期较即刻有明显缩短。



80

主题

82

回帖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幅变化:
      N45波幅变化:即刻的N45波幅较针前有明显降低针刺后5 min与针刺后10 min较针前也有明显降低。

      N75波幅变化:即刻的N75波幅较针前有明显升高,针刺后5 min与针刺后10 min的N75波幅较针前有明显升高,针刺后10 min的N75波幅较即刻降低。

        P40、P60的波幅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即无统计学差异。

       SEP技术己广泛运用于针灸医学的研究之中,特别是在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方面,大脑皮层SEP的某些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疼痛的感觉和针刺镇痛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明显改变疼痛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本实验表明:平衡针对皮层痛觉诱发电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

       从潜伏期变化结果来看:针刺即刻P40、 N45 、 P60 、 N75四个波均明显延长,5 min和10 min的上述波的波幅未见延长。说明平衡针灸的即刻镇痛效应好于针后5,10 min的镇痛效应,这与临床上平衡针灸对痛症治疗的即时效应好相互吻合。从波幅变化结果来看:N45在针刺即刻、针后5 min, 10 min的三个时段均呈现明显抑制状态,说明平衡针对该波的抑制效应明显。P40和P60波幅与针前比较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可见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针刺对这两个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踝痛穴对于胫后神经痛刺激引发的皮层痛觉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对NHS的抑制效应。

       总之:平衡针灸对皮层痛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影响最佳时段是针刺即刻;对波幅的影响以N45的抑制最明显。上述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改变提示:针刺信号和痛信号可以在人类大脑皮层的相应体感区汇聚,汇聚的结果是平衡针刺信号抑制了痛信号。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皮层痛放电神经元的数量和阻滞了痛信号的传递、抑制痛传导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4:55 , Processed in 0.23082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